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世界大學城為信息化和網絡化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如何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建設該課程教學資源、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我院電類專業《單片機技術》課程建設一直努力的改革方向。著重闡述了基于大學城空間的單片機技術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建設背景、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和建設內容。
關鍵詞:單片機技術;教學資源庫;課程建設;大學城空間
一、《單片機技術》課程空間教學資源庫建設背景
隨著高職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教學資源建設也成為了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院于2011年引進了世界大學城,為每位教師和學生都分配了一個大學城空間地址,從此老師和學生都投入到了這場空間教學建設革命。《單片機技術》課程是我院高職電類專業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對象為高職電氣自動化、應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二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小型電子產品的開發與應用能力。傳統的教學,知識面相對較窄,更新較慢,教學資源也多以教材、教案、課件PPT等為主,缺乏多樣性、實效性和交互性。而空間教學使課堂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得以擴充和發展,世界大學城空間擁有文本、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豐富的信息資源,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如何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建立基于世界大學城的空間課程教學資源庫,讓知識信息化、共享化、共建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為單片機技術課程教學中的一個新課題。
二、《單片機技術》課程空間教學資源庫建設目標
2015年6月前,以信息技術創新教與學,依托世界大學城,校企共建功能齊全、便捷高效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與應用平臺,完成首次基于大學城空間平臺的《單片機技術》課程教學輪回,建成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自主學習“四位一體”“優質、開放、共享”教學資源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社會服務功能。
三、《單片機技術》課程空間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
遵循共建共享、邊建邊用的原則,滿足高職在校師生、同行的需求,切實做到校企合作、行業引領、要素打包、虛實結合。
四、《單片機技術》課程空間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
單片機技術課程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據,結合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需要,構建了課程教學資源庫,主要包括課程教學資源、技能考證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學生作品資源及網上交流五大模塊。
1.課程教學資源模塊包括網絡課堂資源、實踐教學資源、教輔資源三部分內容。其中網絡課堂資源部分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指南、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習題庫及試題庫、考核方法等欄目。實踐教學資源部分包括:實踐教學條件、實訓指導書、學習指南、實訓報告、實訓教案、實訓課件等欄目。教輔資源部分包括:常用開發工具(Keil、Protues)、常用MCU資料、常用外圍器件資料、應用案例、參考書籍等欄目。
2.技能考證資源模塊中,結合維修電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的要求,提供國家職業標準,試題庫及習題庫,幫助學生輕松實現互動學習和自主測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交互性。
3.課外學習資源模塊中,搜集其他高職院校《單片機技術》課程的相關資源以及學習視頻和素材,以此拓展教學空間,拓寬學生視野,豐富課程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4.學生作品資源模塊包括:學習實訓作品、課外提升作品、電子興趣小組作品及參賽作品。本課程的作業通過空間進行布置,取代傳統的紙質作業,學生作品及時上傳至空間,不斷充實現有教學資源,構建可持續完善的教學資源庫。
5.網上交流模塊:為增強師生互動,及時為學生答疑,學生可登陸自己的賬戶進行留言,或者在線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老師離開課堂后,學生希望和老師交流,想再次查看老師上課時使用的教學資源相當困難。但有了職教新干線個人空間后,學生可以利用空間與老師實現交流互動、在課后查看老師的教學資源、利用空間上交作業、實驗實訓報告、作品等。老師則直接在空間中實現資料的上傳與作業等的批改。這樣一來,教學和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45分鐘的時間,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都可變成課堂。根據我院《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方案》的要求,教學課堂可以一直延伸到學生離校畢業實習期間,通過實習指導老師和實習生的交流互動,老師可以通過個人空間指導學生在實習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的指導和監管工作。
空間教學資源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會繼續努力,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依托職教新干線個人空間,把空間建設與專業和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管理與運用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教育教學方式、管理方式、育人方式的轉變與提升。
參考文獻:
霍芳.淺談世界大學城教學空間的建設[J].科技信息,2011(26).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