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人、財、物和理念四個方面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以期為解決農村社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村社區教育水平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社區;教育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與要求為促進生產發展、建設鄉風文明、保證村容整潔和實現管理民主,即解放與發展新農村的生產力,解決好“三農”問題,提高農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而教育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功能,是培養高素質新型農民的關鍵所在。因此,分析和探究農村社區的教育問題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主體——人
農村社區教育的主體是人,只要處理好人的問題,農村社區的教育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里的“人”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開展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教師、管理人員和志愿者;另一部分是農村社區接受教育的農民及其子女。
農村社區教育工作需要設置專門的機構,并由專職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負責開展。在組建專職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時候,農村社區需要制定嚴格的標準,向全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在聘用后需要對其進行培訓和考核,考核不通過者堅決不予錄用。
農村社區教育的志愿者人數有限,很多志愿者還只停留在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層面,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與體系。但是招募志愿者對于開展農村社區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彌補農村社區教育人才不足的問題。志愿者招募也需要有一定的標準,必須經過培訓后才能上崗工作,管理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不能依靠熱情行事。
農村社區接受教育對象涵蓋社區內的所有人員,不受性別、年齡與文化基礎的限制,并且沒有選擇性,即使社區內在外打工者也包括在內。新農村社區教育不但需要對教育對象分類,如外出務工者、農村留守者和學齡兒童等,而且對不同教育對象也要分類,如外出務工者需要依據從事工作的內容進行分類,以確定教育培訓的內容和保障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質量。
二、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基礎——財
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為后盾,只有以經濟基礎做保障,農村社區教育工作才能保持連續性。解決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的經濟問題,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增加經濟的來源,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經濟來源。
既然農村社區教育工作是處于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下,其經濟的來源自然是以國家與地方財政的撥款為主,社會各界的積極捐助為輔,不能讓農村社區的教育機構采用創收的方式獲取資金,也不能將農村社區的資源與企業贊助進行價值交換,更不能以直接向農民及其子女收費的形式來積累財富。
雖然解決農村社區教育的經濟來源問題非常困難,但是更困難的是解決經濟來源合理利用的問題。因此,地方政府需要依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經費支出和管理辦法,例如,專職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待遇標準、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教材資料的采購制度等,盡可能地減少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的貪污腐敗問題,保障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三、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根本——物
經濟來源只有轉化為物質形式才能真正體現經濟對農村社區教育的基礎作用,而只有將物質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其在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因此,整合物質資源,合理配置教學設施與教材資料也是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整合和利用農村現有的教育資源是實現教育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農村的學齡兒童逐年減少,很多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出現閑置或者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情況。因此,農村社區的教育發展,既可以將這些教學設施為農村社區教育所用,又可以整合利用農技站、農村文化站和農村成人中心校等服務機構的教育資源。
同時,國家需要重視農村社區教育教材的開發工作,依據教育對象的年齡分布、學習方式、文化層次和教育需求,完善不同的教材體系,例如,基礎教育、道德法律教育、衛生保健教育、農技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并盡可能地實現教材資源的共享,以提高教材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在教學設備方面,農村社區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如果可以借用替代,就不要購買添置,如果必須購買添置,則選擇分批添置的方式,盡可能地延長教學設備的使用年限,將其效用發揮到最大化。
四、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
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工作理念,而教育工作中不同的實施對象,其工作理念也不相同。
對于地方政府和黨政部門來說,其工作理念是恪盡職守,為農村社區教育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地方政府需要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實現促進生產發展、建設鄉風文明、保證村容整潔和實現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讓農民社會早日邁入小康生活,這對于農村社區教育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于從事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教師、管理人員和志愿者來說,其工作理念是通過農村社區教育工作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積累自己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農村社區的教育工作為教師、管理人員和志愿者提供了工作崗位和展示自己才能與專長的舞臺,讓他們通過這個舞臺認識社會、回饋社會,在實現自己人生抱負的同時,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經歷,為自己以后開創新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農村社區教育工作對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新農村建設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而社會的和諧、穩定對社會民眾的安居樂業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農村社區教育工作實現了多方共贏的目的。
總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不僅關系到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而且關系到全社會的和諧穩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全社會重視和參與到農村社區教育工作,做好人、財和物等各方面的保障,才能真正解決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農村社區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蘇倫.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問題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9(04):24-26.
[2]張艷國,胡盛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走勢研究:以湖北省農村社區發展研究為個案[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99-102.
作者簡介:王昕(1977.7-),江蘇江都人,本科,研究生在讀,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成人教育、社區教育。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