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師范生從教前的能力準備,討論化學教師教育中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并認為,知識結構的優化是前提,教學技能是重點,教學藝術修養是關鍵。
關鍵詞:師范生;從教準備;教師職業能力;教學技能
科教興國,教育為本,其關鍵是人才培養。師范專業從事者對師范生的教師教育工作,而師范生則是未來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將肩負著人才培養基礎教育的重擔。對師范生的培養及其從教前的教師職業準備,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德為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堅持能力為重是搞好人才培養的突破口。
本文在此僅以玉溪師范學院化學專業為例,對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進行討論。
師范生從教前的能力準備在此是指,在教師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
一、教師職業能力
所謂教師職業能力是指教師能夠順利地、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特征的職業活動能力。化學教師要想能夠順利地、完美地完成化學教育教學任務,應該與其科學素養、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修養有著直接關系。
1.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一般是指,對科學知識、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科學技術對社會及人類發展的影響等方面的認識程度。顯然,在教師教育過程中,知識結構與課程的設置對師范生的教師科學素養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技能。所謂教學技能是指,教師要順利地、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須掌握和運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和方式。應該包括教學設計、授課、課后輔導、教育評價及教育研究等方面。教學技能訓練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等過程,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才可能很快提高。
3.教學藝術。教學藝術通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遵照教育教學原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媒體組織調控等手段,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的情感功能,為取得最佳教育教學效果而實施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雖然,師范生在校期間通過試講活動、教育實習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代課工作,已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一定的實踐和總結,但基本上是憑借他人多年形成的經驗進行教學活動,屬于經驗型教學。要想使廣大師范生在將來的教師生涯中盡快成長為科學型教師乃至藝術型教師,對師范生進行“美”的熏陶很有必要。
二、從教前的能力準備
從前面的討論中不難看出,不論是專業科學知識的學習,還是教學技能的訓練及美的熏陶都將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如何提高學習效益,在規定的學習時間內(四年)較好地完成師范生從教前的能力準備,可能較好的、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從課程設置入手,優化知識結構;從教學管理機制入手,重視教學技能訓練和“美”的熏陶。
1.優化知識結構。教師職業的知識結構可分為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專業知識,條件性知識主要指教育理論知識,實踐性知識主要指教育教學實踐知識(包括實驗技能)。
玉溪師范學院化學專業課程設置統計表
■
由玉溪師范學院化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知識結構模塊,我們認為優化師范生的知識結構應凸顯教師職業,使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合理、相對靈活的比例。優化知識結構是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強化教學技能訓練。教師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特定的職業教育,重視、改進、加強教師技能實踐性教學活動,讓師范生有一技之長。強化教學技能是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重點,也是強化師范生能力培養的一種具體體現。
3.重視美的熏陶。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重視在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中滲透美學教育,讓師范生在美的熏陶下感悟教學藝術,逐步提升師范生的教學藝術修養。教學藝術修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師范生從教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是由經驗型教師盡快向科學型教師轉變的關鍵。
綜上所述,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充分與否,直接反映著學校教育教學的知識結構、能力培養和美的熏陶是否符合教師職業教育的要求。在教師職業教育中,知識結構的優化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強化教學技能是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重點,教學藝術修養是師范生從教前能力準備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王傳娥.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3).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