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產品將配“身份證”
今年下一步農業部的工作重心將放在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上。出臺全國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規范,搭建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逐步為農產品配備“身份證”。
河北平山農產品觸電
自去年6月份運行以來,河北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已完成交易額50多億元,目前正打造集金融運作、品牌運營、倉儲物流于一體,面向國際市場的現代化農產品電商中心。
西安網絡銷售櫻桃效果顯著
今年,西安市灞橋區櫻桃銷售建立起和快遞公司合作搭建網銷平臺、微博微信團購自主營銷、手機APP客戶端銷售等多種電銷模式,一個月就銷售幾十萬斤櫻桃。
廣元完善農產品追溯體系
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著力完善質量追溯鏈條,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大大提升了本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時效性、有效性和便捷性,逐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大蒜在舟山商品交易所上市
6月12日,由杭州奏福有限公司組織的大蒜,成功在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是該所商品即期交易模式下的第13個上市產品。 京東安徽館特色產品上線
近日,京東安徽館正式啟動,首批線上銷售的安徽特色土特產品超過400種,涵蓋省內16個地市級特色產品,包括茶葉、干果等眾多品類,極具安徽特色的小食、生鮮產品也將擺上貨架。
廣西特色農產銷全國
近日來,廣西相關政府部門連續舉辦50場產銷對接會,覆蓋北京、香港等16個省區市場。對接會旨在實現農超對接、企超對接,打開廣西特產在全國銷售的局面。
兩岸農產品脫水加工業投產
由臺資海南酵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臨高縣加萊鎮投資興建的農產品常溫脫水加工業,于6月20日正式投產,這是兩岸第一家利用常溫脫水技術加工農產品的企業。
遵義農產品電商平臺上線
近日,遵義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正式建成投用,這是貴州首個提供大宗農產品現貨交易、網上商城、現貨貿易等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平臺注冊商家已達10萬余家。
安徽農產品電商平臺上線
6月18日,安徽農產品電子商城——“聚農E購”正式上線運營,這為農業大省安徽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又增加了一個農產品電商平臺。
海南扶持農產品電商園區
據報道,海南省正著手通過實施電子商務示范帶動工程、推廣多樣化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模式等,力促海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建設可獲支持。
浙江將設生鮮農產品專柜
到2014年底,浙江省三分之一經營生鮮農產品的城鎮超市,都要建立“放心柜”,而杭州市2014年建立“放心柜”的超市要達到40家。
遼寧農產品出口“零等待”
據報道,凡是遼寧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內的企業目前均可享受優先受理報檢、優先簽發證書、優先使用自助電子通關模式服務,實現報檢、簽證、通關“零等待”,即報、即驗、即放。
惠州農產品建網上農博會
6月18日,惠州市農業局與4家電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推廣、應用等多個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擬建立農產品產業聯盟及農產品同城直配項目,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農博會。
廣西口岸嚴打農產品走私
5月份,廣西口岸查辦走私農產品案件75起,主要涉及凍品、糧食、食糖和水果等。
日本農產品欲大舉擴張
據報道,日本政府匯總的經濟增長戰略中,著重提出到2030年底前使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出口額達到5萬億日元,還指出應整合各都道府縣的出口促進措施,從而統一推廣“日本品牌”。
海南農產品將制定統一標準
據報道,海南今年將制定9個海南地方特色名牌農產品標準,市縣品牌建設不用再各自為戰,同一優質農產品但大大小小品牌雜亂、良莠難辨的狀況可望改變。
重慶農產品營銷平臺上線
近日,由重慶市農委和豬八戒網合作打造的國內首個農產品包裝營銷平臺正式上線。今后,重慶市各區縣的農產品企業及合作社,都可以通過該平臺,獲得農產品營銷推廣方案,以及包裝設計方面的支持。
襄陽五個農產品項目投產
6月18日,襄陽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正大飼料廠等5個項目舉行竣工投產儀式,5個項目總投資9.9億元。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35億元,可實現稅收2500萬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500個。
拉薩將建農產品檢測中心
拉薩市正在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該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預計明年4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