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以為,一個人,但凡終身未娶或不嫁,都因“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因為曾經擁有的人太完美,曾經投入的情太真切,所以,閱盡人間,再不動心。武俠小說或言情電視劇里,最愛搞這一套。
誰知真人版的也有。
梁思成林徽因,這一對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他們的婚戀故事,羨煞了多少后人。
一樣名門之后家學淵源,一樣才學品貌出眾,一樣留洋美國畢業于世界知名大學。且志趣相投一樣熱愛建筑學,雙雙在建筑學領域作出巨大的貢獻,是世人公認的學界泰斗。這樣的人生,值得后來人千秋萬代去品讀,去仰視,去膜拜。而他們夫婦琴瑟和鳴,也讓多少人著實羨慕。
民國時期還有一個名人的婚姻也讓時人和后人囂囂不已,那就是胡適。大學者胡適的婚姻,按當時人的說法,叫做“西服與小腳”,雖然很不般配,但據說他們過得很幸福。胡適六十年代在臺灣逝世時,蔣介石曾送他這樣的挽聯——“舊時代中新思想的先驅,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足見他把他那“不般配的婚姻”過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可是,他是否真如別人眼中的幸福丈夫呢,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正如他自己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后來研究梁思成林徽因的學者說,林徽因婚后不久,有一段短暫的婚外戀,對像是當時也很有名氣的哲學家金岳霖先生。金先生當時是梁林在北大教書時的鄰居,滿腹經綸,風度翩翩,也是當時北大的名人,任哲學系主任。他對林徽因是一見鐘情,兩人同樣郎才女貌,詩人林徽因本就多情,在才子的傾慕下未免心旌搖蕩。好在她人品不俗,沒有茍且,而是坦誠對梁思成說:我愛上了兩個人,一個是你,另一個是別人,怎么辦?梁思成當然很痛苦,但君子就是君子,他對林徽因說,你有選擇的自由,我尊重你的選擇。林徽因把梁思成的意思轉告金岳霖,也許金岳霖覺得自己有點像小人,所以選擇退出。這一選擇,成就了影響中國很久的一段佳話。之后梁林恩愛如初。而金岳霖呢,也是君子,他做梁林的朋友幾十年,守候著芳草,而無不雅的言行傳出。他活到八十多歲,終身未娶。
林徽因在婚前,情竇初開的時候,與有婦之夫的清華才子徐志摩,也有過一段很密切的交往。那時兩人都在英國,據說有一段時間是天天交換書信。徐志摩與發妻張幼儀離婚,為的就是她。林徽因五十一歲病逝前,唯一想見的,就是從未謀面的張幼儀。我想,也許她覺得是自己導致了別人婚姻破裂,一輩子愧疚,死前懺悔,讓自己黃泉路走得安心些。
胡適同樣有很傳奇的婚戀經歷。美國的美女加生物學者韋蓮司,比他大六歲,是他少年時留學美國認識的紅顏知已,也是愛戀他一生的少有女子,一生活了七十多歲,終身未嫁。在胡適去逝之后,他還與胡適發妻江冬秀成為好朋友,把胡適與她的全部通信都送給江冬秀保存。還有一位與胡適有關聯的終身不嫁的女子叫曹誠英,當時胡適為了她還曾與江冬秀提出離婚,是江冬秀拿著菜刀揚言不活才作罷。曹誠英在與胡適好上之前,是有夫之婦,只是夫婦不睦,婆家苛刻,后來離婚。在與胡適斷了關系之后,也曾想嫁,只是被江冬秀泄私憤陰了一把,男方不敢娶。想來26歲即是北大教授的胡適,年輕得志,飽學多才,風度儒雅,是多少女子的夢中佳婿。所以,有幾個為之傾倒直至不嫁的女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看多了愛情童話故事,總有一個簡單的概念,以為王子和公主的愛情純之又純,名人的婚姻美之又美,神仙眷侶嘛,不食人間煙火,哪像我們這般世俗百姓,整日柴米油鹽,斤斤計較。情感就像藝術品,一沾上油煙味,這品相就大打折扣。而這兩個名人的婚戀故事,讓我想到張愛玲的一個小說《傾城之戀》。
乍一看書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這首詩。美人的一顰一笑,直把人間攪了個天翻地覆,何況愛戀乎?這能使一城傾覆的戀情,該是怎樣的感天泣地、刻骨銘心啊。
可是,去讀讀小說,你會很失望。
男女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蘇,他們之間,從相識,到談婚論嫁,有多少的心計在里面,有多少世俗的打算在里面,很現實,誰也不想吃虧。這樣的感情,一點也不純美,一點也不感動人,怎么會感動天呢?如果不是恰巧日機轟炸香港遭劫,覆巢之下僅存完卵,如果不是因為劫后余悸,看破身外之物,他們豈有那么快將將就就的把婚結了?這么說來,正是一城的傾覆,成就了一對男女的婚姻!
唉,世俗的婚姻,跟愛情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
這么說來,人生很是令人沮喪。
張愛玲說過:生活像一席華麗的袍,里面爬滿虱子。相信很多有過生活閱歷的人,對此話有很多感慨。人前光鮮靚麗笑靨如花,背轉身去,又有多少人在黑暗處飲淚?張愛玲對生活是非常的冷靜,冷靜得有點冷酷,她是太知道生活的真相了。
回頭再來說說終身未娶或不嫁。其實我對動輒鬧不娶或不嫁的癡男怨女,漸漸地,是有些反感的。
我認識一對男女,他們是民間教國標舞的老師,現在兩人都年將花甲,但跳起舞來翩翩如雙飛燕,配合非常默契。他們一起跳了十幾二十年的舞,也一起編造一個“神話”——當年,一個男人遇上了一個小女人,愛上了她,這一輩子就非她不娶了,死心塌地。
說她小女人,是因為這女人個頭小,一米四幾,算不上美人。
“太有魅力了!”許多人對那女人羨慕忌妒恨。
偶然的原因,讓我知道了這個“神話”的真相。真相說穿了會讓周圍很多人跌破西洋鏡:這個小女人,編造這個“神話”來給自己的頭上罩光圈,需要這個男人來滿足自己的私欲,陪自己玩樂。她能做到這一切,只是用了一些令人不齒的心計,一些無聊的手段,一些不想兌現的許諾和一堆不兌現諾言的借口,外加撒潑和蠻橫,以及不講體面。這個男人和她的老公,都因各自弱點受制于人,擺脫不得。三個人就像撕扯著圍成一口鍋,鍋里有他們各自需要的食物,有的取錢,有的取欲,有的取面子。如此而已。這種奇觀,跟愛情或者魅力關系不大。單純的人往往把人的感情想得太美好了。
這是我身邊俗男俗女們的故事,俗得讓人倒胃口。所謂終身不娶或不嫁,原來就像張愛玲說的那一襲乍看華麗的袍,細看爬滿虱子。
而離我們很遠的金岳霖、韋蓮司、曹誠英,他們不娶不嫁為哪般?學者們沒說,我不知道。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