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一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葉圣陶《蘇州園林》
閱讀心得
這段話中為了表明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追求,作者一連用了四個“講究”構成排比句,從四個方面生動地描寫了蘇州園林的特征,強調了“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式齊整,內涵豐富,語氣連貫,增添了語言的氣勢美,同時也使說明文由抽象變得形象可感起來。
二
風,土,雨,混在一處,聯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
——老 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閱讀心得
“哪是樹,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作者用這兩組排比句寫出了暴風雨降臨時一片混亂的景象,排比修辭的運用使語句帶有急促的節奏,更能突出當時混亂緊張的情形,讓人如臨其境。
【技法點睛】
排比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作文中適當地運用排比修辭,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更集中地表達某種意思或感情,還可以使文章結構整齊,增加文章的藝術美。我們如何在作文中運用好排比修辭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運用排比,拓展內容。在行文中,尤其是在進行概括性描述的過程中,我們不妨運用排比,拓展內容,豐富內涵,凸顯主旨。如朱自清的《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用三個句子構成排比,抓住了春山、春水、春日的特點,勾畫出春景的輪廓,為具體描繪春景創設了廣闊的背景。
二、妙用排比,連綴文章。在行文中,我們可以反復詠嘆,前后呼應,構成排比,使得文章結構明晰,層次分明。如中考佳作《回望來時的路》:“回望來時的路,我整顆心都會波瀾不驚。原來,寧靜是那么美好。/回望來時的路,我整顆心都會熱血沸騰。原來,激情是那么重要。/回望來時的路,我整顆心都會意氣風發。原來,夢想是那么重要”。三個整齊的排比段,上下連貫,意蘊豐富,精美醒目,美不勝收。
三、活用排比,設計首尾。巧用排比開頭,整篇作文就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能叫人“一見鐘情”;結尾時用排比收束全文,可以突出題旨,使作文“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如中考佳作《心中有愛》,開頭是:“父愛燦若銀河,星星點點,灑落心間;父愛香似繁花,絲絲縷縷,沁人心田;父愛暖如冬陽,溫暖心靈。”其結尾是:“心中有愛,幸福如花;心中有愛,溫暖如春;心中有愛,芬芳永駐。”此文開頭運用比喻兼排比的修辭手法,文采飛揚,氣勢磅礴,既總領全文,又精美生動,讓人欲罷不能。其結尾也采用比喻兼排比的修辭手法,緊扣文題,照應開頭,點明主旨,升華中心,余味無窮。
【練筆作文片段一】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只會拿著小人書看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能夠通讀一本本幾百頁甚至上千頁的世界名著的“小博士”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讓爸爸、媽媽彎著腰牽著小手慢慢走路的小矮個兒,變成了一個比爸爸、媽媽高一大截的小大人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摟著爸爸的脖子,要爸爸講故事的小不點兒,變成了一個能夠編故事并講給小朋友們聽的“小智囊”了。
哦,長大了。過去那個看見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只靜靜地聽著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能夠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神侃一通的大男孩了。
——學生習作《哦,長大了》
練筆總結
這四段是作文中節選的部分。本文的主體構思是通過對比手法來表現“長大了”這一主題,其主要的創新手法就是用排比段來結構全文。從頭至尾用了十個“哦,長大了”組成十組句子,不但氣勢恢宏,而且還具有建筑美和音樂美,實在是別有一番情趣。
【練筆作文片段二】
教師是園丁,培育了花朵,衰老了自己;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還是泥濘中跋涉的苦行僧,超度行人,辛苦自己。他是照亮愚昧黑暗的燈塔,他是人類通向文明的天梯,他是歷史豐碑的鑄造者。歲月黯淡不了他的光華,歷史荒蕪不了他的才華。他早已在那平凡的三尺講臺上升華,升華為一個民族的精靈,一個人類的精靈。
——學生習作《敬愛的老師》
練筆總結
節選的這段從不同角度排列了對教師的贊美語言,不僅顯示了作者思維的周密,更使自己強烈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抒發。
【現場演練】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人令我們久久不能忘懷,他的為人,他的思想,他的氣質……
請以“記憶中的 " "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