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單課訓練》
1.líng bīn fēn yǎn huò yí yì 髫 驥 2.(1)扶(便扶向路) (2)悉(悉如外人) 并(并怡然自樂) 3.(1)交通 交錯相通 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2)妻子 (兩個人),妻子和兒女 (一個人),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3)絕境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沒有出路的境地 (4)如此 像這樣 這樣 (5)無論 不要說,(更)不必說 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6)鮮美 鮮艷而美麗 食物味道好 4.A 5.C 6.(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7.陶淵明 元亮 五柳先生 桃花源詩 8.漁人進出桃花源 訪問 離開 對立 作者 自己的政治思想(社會理想) 9.B 10.(1)優美清新的生活環境方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人們和樂安詳的精神狀態方面: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淳樸熱情的社會風氣方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11.一方面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也含蓄點明這種美好的社會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12.示例:(1)不守信用。他答應桃花源里的人不告訴外人,卻告訴了太守; (2)好奇心強。他發現了隱秘的桃花源; (3)細心精明。回來的路上他“處處志之”。 13.略。14.略。(要點:①政治黑暗; ②寄托理想; ③報國無門。) 15.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記》
1.示例:這兩句話表明作者對他們持一種批評的態度。先有《桃花源記》,然后有桃花源,桃花源是后人根據《桃花源記》附會出來的。所以無論是桃花源,還是桃花源里的秦人洞,都不會像《桃花源記》里所描繪的那樣。 2.示例:淳樸自由,隨意自然,率性而為,不受外界或外物的束縛。 3.示例:表現出作者的現實主義精神:動亂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可以到處游覽了,能安心坐下吃擂茶了。要懂得享受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掘情趣。
《雨中桃花源》
1.前五段寫雨中“找尋”桃花源一路所見之情景;第六至十段寫在桃花源之所見;最后三段寫辭別桃花源,由所見所聞引出所思。 2.示例:(1)緊扣題目“雨中桃花源”的“雨”字; (2)為下文寫雨中游桃花源作鋪墊; (3)為全文渲染一種神秘、深邃的“迷蒙”氛圍; (4)以“雨”為貫串全文的線索,使文章脈絡清晰; (5)將“雨”的“清涼”與下文中所寫的桃花源屋中的“暖意”作對比。 3.小孩子乖巧,單純,充滿好奇心;年輕少婦俊俏,善良,淳樸,勤勞;蒼髯老者熱情,直爽,開朗。用意: (1)直接表現出桃花源的和樂幸福以及人情人性之美;(2)揭示了人們向往、探尋桃花源的原因; (3)與“外界”對比,表現人們對自由、和諧的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