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舉行。在會場,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男孩代表參賽選手進行宣誓,他的一舉一動時刻吸引著媒體記者們的眼球。他就是周浩。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而現在周浩依然說:“毫不后悔,很慶幸。”(2014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在當下,周浩的舉動絕對是個“另類”。筆者認為,周浩的“轉學”,看點并非是在“擇校”,而是在入圍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的“成功”。“棄北大讀技校”可以作為為理想而奮斗的勵志故事,其具體行為卻未必具有可復制性。透過周浩寄望適應北大學習生活和愛上技工專業的嘗試,到旁聽、轉院和逃避等多重努力后的“轉校”,從休學期間當電話接線員、流水線工人的“找感覺”,到轉學后“每天都把老師教過的技術重復練習,有不懂的就及時問”的刻苦學習,人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只懂隨遇而安和貪圖安逸享受的“文憑”學子,而是一位渴望真才實學、希冀展現價值的有志青年。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周浩盡顯痛苦、掙扎、勤奮、勇敢與堅毅,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勁頭,正是他的出類拔萃之處。
我們可以為周浩的有志與有為點贊,但對“棄北大讀技校”的模仿卻需謹慎從事。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如此的幸運與天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錯,而“興趣”過后的鍥而不舍和百折不撓,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