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作文教學要使學生“有饑餓感” “有食欲”、樂于表達,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撥動學生樂于寫作的心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安排片段練習尤為重要。
把握契機,即興作文
安排即興的片段練習,可以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因為,這些安排是教師的有意安排,對學生來說就會有一種新奇感,覺得很有趣,從心理上消除了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的情結。而這種小片段式作文訓練,又因其篇幅小、不限字數,可以當堂完成、當堂展示,使學生易收獲成功的喜悅,令學生樂此不疲。
如:今年3月20日,延平區境內遭遇突發極端天氣,瞬間烏云密布,旋即狂風暴雨。當時,看到天空突然白晝變黑夜的情形,筆者心中也十分恐懼。一道慘白的閃電劃過教室門口,我嚇得兩手捂住耳朵,要尖叫,但沖到喉嚨口的聲音硬是被咽回肚子里。因為學生們更害怕,更恐慌,筆者必須安撫他們,讓上廁所的孩子趕緊回來,站在走廊的孩子快回教室……事后,筆者當然不會錯過這樣難得的寫作機會,將閱讀課改成小片段練習。引導學生說說下暴雨時的情景,既可以寫聽到的雷聲、風聲、雨聲以及校園同學因驚慌發出的各種聲音,又可以寫看到的天空、窗外、教室的景象和身邊同學當時害怕的樣子,還可以寫自己的切身感受等。對此,學生們表現出濃厚興趣,雖然有的還沉浸在剛才的恐慌之中,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興致勃勃地總結著自己的所見所感。他們說得有聲有色,寫得得心應手。當然,這樣的即興片段練習,看似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實告訴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抓住這樣的練習機會,或給學生創造機會。
于是,就有同學寫下了這樣充滿靈性的文字:
3月20日早上,天空仿佛被涂抹上顏料,黑漆漆的,很嚇人。空氣很悶,讓人透不過氣來。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就嘩啦啦砸到地上,毫不客氣,好像大地是他的敵人似的。緊接著出場的是雷公,他使勁揮舞著手中的鼓和槌,轟隆隆,那響聲猶如山崩地裂,在走廊上的同學有的被嚇得驚慌失措,有的一個勁往教室里跑。陳老師讓我們不要害怕,她和我們在一起,還讓我們輕輕地背古詩,緩解我們恐懼的心理。可偏偏在這時,教室里的燈突然滅了,同學們沒有尖叫,黑暗中個個嚇得捂住嘴,不敢喘氣,連平時愛講笑話的同學也不出聲了。教室頓時變得很安靜,靜得只聽得見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
筆者選了一些充滿靈性的文字朗讀給同學們聽,讓他們評論,然后再點撥。聽到自己的文章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朗讀出來,一個個激情高漲。同時,還鼓勵文章未被朗讀的同學,并對積極參加發言評論的同學加以贊揚。通過這種形式的作文訓練,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借助想象,鮮活地表達了身邊的景和物;而且寫作自信心也樹立了,為作文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借助文本,仿寫片段
小學生語文課本中的范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含有豐富的聯想成分,其本身就是培養學生聯想能力的優秀范文,不僅展示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也蘊藏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引領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需要教師在細化課程標準學段目標與內容的基礎上細讀文本,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教學時,深刻挖掘和巧妙利用,會使學生多方受益。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三年級學生寫動物外形和人物外貌,一般都比較具體,能寫出什么部位有什么,但沒有明確的選擇意識,不能抓住其特點。語言表達也往往千人一面,大多是“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等。要提升學生觀察能力、表達的層次,就需要引導學生“發現”文本寫作妙招。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引導:這段話是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身上的部位還有頭、眼睛和爪子,為什么只寫了羽毛、翅膀和尾巴?為什么用“烏黑光亮”“剪刀似的”來形容羽毛和尾巴,而不寫成“黑乎乎的羽毛”和“樹杈似的尾巴”?為什么用了這樣簡短,結構相同的句式?當學生學會作者的觀察方法,領會作者的表達手法之后,再引導學生以小白兔、大象等動物與燕子對比,指導學生遷移運用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
師:如果要介紹小白兔,你會選擇他哪些部位具體介紹呢?
生:長長的耳朵。
師:好。小白兔長長的耳朵,總是豎著,時刻警惕來自周圍的危險。
生:紅紅的眼睛。
師:小白兔紅紅的眼睛。像剛剛哭過似的。
生1:尾巴短短的。
生2:還有總是在動的三瓣嘴。
師:如果要介紹大象,你想突出他哪些特點?
生:“大”“重”。
師:得選擇什么部位來體現這些特點呢?
生:粗大的象鼻,蒲扇似的大耳朵,像堵墻一樣的身子,還有粗大如樁的四條……
師:好!接下來,請你選擇自己熟悉的一種動物,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選擇最典型的部位,寫出這種動物的外形特點。
生1:一身潔白柔軟的絨毛,一個圈兒一個圈兒地卷著,四只輕巧的蹄子,走起路來歡蹦亂跳,加上一個粉撲撲的小鼻子,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山羊。
生2:一對尖尖的小耳朵,一張人字形的嘴巴,兩旁有6根白色的胡須,常常一扇一扇的,像鋼針一樣,能量出洞口的尺寸。加上一雙小綠燈似的綠眼睛。湊成溫順神氣的小花貓。
這些生動有趣的文字句子,充分說明學生有寫作的潛能。只要教師善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他們就會熱愛寫作,就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還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出好句子。所以,要以靈活的教學機智去保護學生寫作積極性,贊賞學生可喜進步。當然借助文本,進行片段訓練還有許多方式,如課文內容補白、對課文人物評價、續寫、改寫或擴寫等,這些都是常用的訓練方法。
創設情境,讓作文有趣味
“語文就是居家過日子。”這是魏書生先生在其大半生的語文教育經歷中所領悟出來的。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似乎也應當是“居家過日子”一樣的自然質樸。
以手機、網絡為契機的短信、微博作文訓練 用這種短而精的文體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操作性強。也許,有人把他視為不起眼的東西。但他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常常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快樂。抓住學生的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筆者將短信寫作帶進了課堂。學生們個個興奮異常。首先讀了幾則短信,讓學生明白短信文體的特點,然后給學生確定了短信寫作的話題:發給某某的短信。
以出小作文集的形式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 學生在知名文學刊物上發表作文是很難的。但教師可以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這種愿望。在班內出小作文集,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教學四年級語文第三單元學寫童話時,筆者讓學生當堂自由創作,然后評選出優秀的童話故事,編訂成以“我的童話集”為名的小冊子。像這種與作文有關的小冊子,還有很多:有學生平時說話、習作時的“妙語集”;有學生讀完一本好書摘抄下來的好詞好句,結成冊子叫“采蜜集”;還有將單元或平時的小練筆寫得優秀的學生,在班上結集的“全班優秀作文選”,內容包括有教師寫的序,學生寫的作品,教師的簡評,同伴點評等。出這些冊子,滿足了學生的發表作文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激情。
此外,在用這些片段練習進行作文教學時,要使各種訓練形式交叉采用,不可只用一種形式,那會給學生帶來新的厭煩和疲倦。多樣化的片斷作文訓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再加上教師靈活機智的誘導和啟發,可以把寫長篇作文給學生帶來的畏懼心理進行隱性化處理,真正讓學生快樂作文,使學生進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為之者”的寫作境界。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紫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