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用葡萄釀制而成的高檔酒種。葡萄酒以其豐富的營養成分、良好的保健作用、優雅的感官享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以干白、干紅為代表的全汁葡萄酒,更是得到人們的青睞。
大部分全汁葡萄酒能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從原料到工藝,從內在質量到外包裝,都嚴格按規范進行。而半汁及半汁以下的葡萄酒沒有原料保障,隨意調配,有的葡萄汁含量極低,甚至根本不含葡萄汁。一些不具備生產條件,不懂工藝技術的不法企業用酒精調酒精度、香精調口味、檸檬酸調酸度、莧菜紅、胭脂紅等色素調顏色,唯獨沒有造葡萄酒必備的葡萄原汁。
過去國家對半汁葡萄酒有產品標準要求,由于QB/T 1980-1994標準對于非全汁酒的含汁量測定需要精密儀器,從而導致多數質量監測機構無法準確測定葡萄汁含量,這就給不法企業的非法生產留了退路,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為了規范葡萄酒行業,2003年國家行業主管部門頒發了《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范》,廢止了半汁葡萄酒標準。但是,有些劣質半汁葡萄酒企業又重新披上了QB/T 1981-1994《露酒》的標簽外衣,企圖按照露酒標準繼續生產劣質產品而免受處罰。
露酒,是以蒸餾酒、發酵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以食用動植物、食品添加劑作為呈香、呈味、呈色物質,按一定生產工藝加工而成的,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從露酒的定義看,它有幾個特點:一是要有酒基,二是要浸泡動物或植物,三是要改變原酒基的風格。
市面上所謂的“葡萄露酒”,是葡萄原酒加水、加酒精、加添加劑配制而成,完全是勾兌酒。更有甚者完全是由甜味劑、色素勾兌而成。如果說它是以葡萄酒為酒基,它并沒有改變原酒基的風格,而恰恰相反,它是通過添加其它物質來努力保持原酒基的風格,包括外觀、香氣、口感。如果說是用蒸餾酒或酒精為酒基來浸泡葡萄,又不會產生葡萄酒的口感。因此,這類葡萄酒使用露酒的標準,本身就是概念不符。
露酒生產所用原料比較復雜,生產工藝多種多樣,分類上也多有爭議,尤其含有動植物原料,其有效成分又賦予露酒以保健功能,因此露酒不止有一般飲料酒的含義。
露酒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發現了以下質量問題:(1)理化指標酒精度、糖度達不到要求,甚至劣質產品酒精度和糖度為0。(2)苯甲酸、山梨酸、甜蜜素、莧菜紅、胭脂紅、糖精鈉等食品添加劑指標超標。(3)標簽標注不規范,主要是未標明原果汁含量。(4)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
正因為《露酒》標準包括了很多產品,因此理化指標定得十分寬松,只有酒精度、滴定酸和總糖,而且范圍很大(見下表)。
注:允許差表示在指標要求的范圍內所允許的誤差
該標準只限制了酒精度的最大限量,而沒有最小限量。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出現過產品標簽上標明酒精度1%vol,而檢測酒精度為0的狀況,在判定中允許差是±1.0,依據標準,仍然判定是合格產品。這讓消費者難免會質疑,酒精度為0,能稱為酒嗎?這也給以香精、水、甜味劑為原料生產假酒的不法商販提供可乘之機。
總糖檢測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限量要求≤200.0g/L,實際檢測中很多產品的總糖含量非常低,甚至是0g/L,純粹為甜味劑勾兌,這種情況下,也無法通過標準來判定不合格。
不法企業唯利是圖,鉆標準的漏洞和法律的空子。也正是由于露酒的標準本身不夠嚴謹,導致了許多按標準判定為合格的產品,實際卻是地地道道的劣質品。這些酒的存在,嚴重干擾了葡萄酒這一高檔酒行業的生產秩序,混淆了葡萄酒概念,給廣大消費者造成模糊、錯誤的認識,影響了葡萄酒行業的健康發展和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阻礙了中國葡萄酒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有人建議露酒標準制定中應限定使用原料,不允許使用葡萄,這樣更有利于規范葡萄酒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甚至可以考慮取消露酒標準,以免出現以次充好現象。
但是露酒作為中國傳統的養生保健酒,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多個省市都有自己當地特色的露酒,例如東北的藍莓酒、枸杞酒,南方的桂花、青梅酒等。它們的營養保健作用也是應該得到肯定,是應該支持和引導的。因此露酒標準的取消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建議國家標準制定中心將露酒標準進一步規范嚴謹,理化項目應該增加下限。對于半汁葡萄酒和調配酒應該徹底剝奪使用露酒標準的權利,因為他們并不屬于露酒的范疇。同時完善果酒等級分類。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采用先進工藝的處理方法,嚴謹的國家規范和市場管理,我國的葡萄酒行業才會健康的發展,露酒產品在質量、風格,功能等方面也會有長足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