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同一結構的新舊工業鍋爐進行熱效率測試,計算出各項熱損失,分析了熱損失偏差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為燃煤工業鍋爐的經濟運行與節能降耗提供指導。
【關鍵詞】 工業鍋爐 熱效率 測試分析 節能
目前,我國在用燃煤工業鍋爐的實際熱效率平均為60%~65%[1-2],運行熱效率普通偏低,耗能高,浪費嚴重。剛投入運行的鍋爐,其熱效率測試結果能夠達到《鍋爐節能技術監督管理規程》(TSG G0002-2010)的要求,然而運行時間越長的燃煤工業鍋爐,熱效率明顯下降,多數達不到《工業鍋爐經濟運行》(GB/T 17954-2007)的要求,能源浪費嚴重[3]。積極開展工業鍋爐熱工測試工作,建立工業鍋爐的能效測試報告、能耗狀況記錄及節能改造技術資料的安全技術檔案,對指導經濟運行和節能降耗具有重要意義[4]。
本文以兩臺結構相同、但運行時間不同的DZL4-1.25-AII鍋爐為測試對象,對其進行能效測試。通過試驗數據,計算出測試工況下的熱效率,對兩臺鍋爐的各項熱損失進行了比較,并分析了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鍋爐熱效率的措施。
1 鍋爐概況
DZL4-1.25-AⅡ鍋爐為單鍋筒縱置式結構,自然循環水火管蒸汽鍋爐,爐膛燃燒產生的煙氣經過翼型煙道、爐前煙室、螺紋煙管、省煤器、除塵器、引風機、煙囪后排入大氣。兩臺鍋爐投入運行時間分別為1年和5年,記為1#、5#爐。表1為鍋爐的設計參數。所有試驗儀器(見表2)均在檢定(校準)有效期內,儀器狀態良好。測點布置如圖1所示。
表1 鍋爐設計參數
1.漏煤計量和取樣;2.煤計量和取樣;3.蒸汽壓力;4.給水流量;5.給水溫度;6.給水壓力;7.飛灰取樣;8.煙氣分析;9.排煙溫度;10.入爐冷空氣溫度;11.爐渣計量和取樣。
圖1 測點布置圖
表2 試驗設備
2 測試過程
測試方法和步驟依據《工業鍋爐能效測試與評價規則》(TSG G0003-2010)進行。在鍋爐熱工況穩定的情況下連續測試4h,每15min記數一次。1#和5#爐測試期間耗煤量分別為2064.4kg和2536.8kg。煤樣采集量分別為24.5kg、29.6kg。煤樣縮分后送化驗室分析,表3為兩臺爐的煤樣分析。爐渣、漏煤和飛灰等采集后也送化驗室分析。其他試驗數據現場測試。試驗結束時,鍋筒水位和煤斗的煤位與試驗開始時一致。測試期間給水壓力、蒸汽壓力、煙氣中O2、RO2和CO含量隨時間變化如表4所示。
表3 燃料元素分析(收到基)
表4 試驗數據表
大氣壓力平均值為101.40kPa,各項熱損失及測試計算結果匯總如表5、表6所示。
表5 各項熱損失匯總表
3 測試熱效率分析與改進措施
在測試工況下,兩臺鍋爐的測試熱效率(正平衡與反平衡平均值)分別為76.85%、63.00%。經過5年運行,在相同出力下,5#鍋爐的燃料消耗量大大增加,熱效率降低13個百分點,根據《工業鍋爐經濟運行》(GB/T 17954-2007)的要求,該鍋爐熱效率的合格指標應為76%,故沒有達到合格指標。
5#爐煙氣中含氧量高達14.3%,過量空氣系數3.1,排煙溫度192.3℃,排煙熱損失占15.61%。鍋爐定期檢驗報告提示,部分水冷壁積灰較厚,且煙管水垢較厚,影響到煙氣的傳熱效果,造成排煙溫度過高,故排煙熱損失高。固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是由爐渣和飛灰等不完全燃燒造成的,通過化驗可知,爐渣含碳量22.34%,飛灰含碳量34.22%,爐渣和飛灰含碳量都過高,固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q4占15.12%。
5#爐改進措施如下:(1)檢查爐門、看火孔、爐墻、煙道是否嚴密,出渣機是否有水封,從而減少漏風量,降低過量空氣系數;在省煤器后加裝氧量計,方便司爐人員調節配風量;(2)鍋爐運行時間年限較長,應在鍋爐檢修時清灰和除垢;加強鍋爐本體和管道保溫,對局部保溫破損的地方進行填補或更換;(3)調整煤層厚度和爐排速度,使煤與空氣充分混合并有足夠燃燒時間;(4)對入爐煤進行預處理,對大塊煤粉碎;在燃煤中加入適當的水分(含水量8%~10%)。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改善在用鍋爐的運行工況,有利于燃煤鍋爐的經濟運行與節能降耗。
參考文獻:
[1]王利梅,王善武.工業鍋爐行業工藝工作現狀與改進措施建議.工業鍋爐,2005(05)
[2]王建國,陸偉靜,劉慶玲.淺論工業蒸汽鍋爐節能降耗技術改造與應用.內蒙古環境保護,2005(02)
[3]劉平安,張曉東.略論工業鍋爐經濟運行與節能的途徑.節能技術,2008,26(3)
[4]張清林.提高中國燃煤工業鍋爐運行效率及節能措施研究.潔凈煤技術,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