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履帶式起重機械的制造也逐漸向大噸位攀升,目前從250噸、300噸、600噸已上升至3000噸以上。液壓履帶起重機相對于其它類型起重機具有接地比壓小、轉彎半經小、可吊重行走、穩定性好等作業優勢,是大型吊裝工程的首選機型。國內250噸以上大型履帶起重機吊裝市場主要分布在電力、石化、冶金、造船、市政等領域。大型履帶起重機使用周期長、作業環境惡劣,如使用管理不當,及易產生事故隱患,造成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因此作為使用單位應加強使用管理,確保其安全運行,落實好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
1 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履帶式起重機屬特種設備,其使用單位是特種設備安全的責任主體,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履帶式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應當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備,并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
2 從源頭抓起,加強對設備購置的管理
購置大型吊裝設備,一是要充分了解設備使用現場作業條件,其地質情況、路基情況、環境影響等;二是要對設備制造單位的整體情況進行實地考查,該制造單位是否取得了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相應類型起重機制造許可,對該單位的制造情況及業績進行充分了解和評價。
制造單位交付用戶的大型履帶起重機械應達到如下要求:每臺產品經有資質的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依據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安全技術規范TSG Q7005-2008《流動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進行了性能試驗、安全保護裝置試驗、連續作業試驗、結構強度試驗及可靠性試驗等項,經型式試驗綜合判定為合格,并且型式試驗機構出具了《特種設備型式試驗報告》及《特種設備型式試驗合格證》,同時應當隨附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保養說明等相關技術資料和文件,并在設備顯著位置設置產品銘牌、安全警示標志及其說明。
3 建立健全設備安全使用管理體系
大型履帶起重機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崗位責任、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專項操作規程。設備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內,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辦理使用登記,取得使用登記證書,登記標志應當置于該設備的顯著位置,并且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大型履帶起重機安全技術檔案。使用單位應配備專職或監職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同時抓好作業人員管理和培訓。針對超大型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要切實從提高超大型起重機械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對各種異常情況的判斷和應急處理能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危險源的辨識及控制能力,安全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均應取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證及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方可上崗。
4 使用及維護保養
現場施工時應嚴格落實施工方案,切實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加強吊裝作業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嚴格按照專項設備操作規程等作業指導文件的要求進行吊裝作業,并做好各項施工工作的見證記錄。施工進度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工程、設備、人員及環境等因素,合理確定施工進度,對影響施工進度的不利條件適時做出相應調整或采取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杜絕違章作業,在大型履帶起重機基礎處理時,必須嚴格遵守標準及相關作業文件的規定,保證基礎傾斜度符合要求。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設備運行不正常時,作業人員應當按照操作規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安全,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方可繼續使用。
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大型履帶起重機進行經常性日常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應至少每月由起重機械作業人員(持作業人員證)進行一次日常維護保養和自行檢驗,每年由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人員(持安全管理人員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檢查主要受力結構件、安全保護裝置、工作機構、操縱機構、電氣控制系統等等,必要時還需進行相關的載荷試驗,大型履帶起重機械工作的繁重程度和環境條件很惡劣,這種情況保養周期更要嚴格,發現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一旦履帶式起重機械需要進行大修或改造時,應由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單位實施。
5 定期檢驗
由于特種設備具有事故隱患的特點,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對其使用管理要求非常嚴格,所有與安全有關的環節應進行強制性的監督管理,并由有資格的檢驗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定期對特種設備安全性能進行檢驗,使用單位應當將定期檢驗標志置于該設備的顯著位置。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設備,不得繼續使用。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
大型履帶起重機使用單位應當及時識別和獲取適用的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規章、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及其他要求,并將相關要求及時轉化為本單位的管理制度,貫徹到各項工作中,確保設備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