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的“標準化”符號
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像農業這般持續熱度不退,始終成為國家質量發展中的一個關鍵詞。一切皆因為,農業與十幾億中國人的糧食問題息息相關,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
在質量發展成為興國之道、強國之策時,農業的發展不僅有“量”上的要求,還有“質”上的考量。國務院印發的《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我國質量發展的首要目標就是“產品質量”。到2015年,產品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之首——即“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超過30%,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重點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保持穩定良好。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當傳統的耕種方式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時,現代農業的發展迫在眉睫?!度珖F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稱,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而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離不開農業標準化工作。其中不僅包含標準體系的建設、標準的分類管理、標準化管理體制的完善,還包括提高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適用性和適應能力等。
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進程”列為重點之一,提出完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研制基礎設施、投入品安全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的標準1500項;以區域性優勢主導產業和地方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320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縣30個,促進農業標準的推廣應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等具體目標。可以說,“標準化”就像一個符號一樣鑲嵌在現代農業發展的軌跡之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在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最基礎的作用。
遼寧農業標準化之路
在遼寧,當前正處于加快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標準化工作正在農業經濟發展與質量提高過程中“發酵”。2013年,著眼于標準化事業的長遠發展,《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遼寧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之一,即著力抓好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包括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以農產品質量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農業建設、節水滴灌工程、畜禽標準化養殖、一縣一業示范縣建設及遼寧五大優勢產業和五大區域特色產品為重點,構建以國家標準為引領、以地方標準為主體、以企業標準為補充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等內容。
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遼寧正在積極探索構建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圍繞全省現代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品和農業發展的重點示范區,以優質糧、畜牧、漁業、蔬菜、水果五大優勢主導產業和油料、花卉、中藥材、食用菌、林產品五大區域特色產品為重點,制定標準體系建設規劃,逐步構建起全省現代農業標準體系。結合遼寧農業產業和區域特點,遼寧《關于建設全省現代農業標準體系的實施意見》(遼質監聯【2012】248號)中明確,在大宗糧油作物、現代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果蔬和特色產業以及現代林業等五個方面規劃了農業地方標準的重點研制方向,在遼南、遼中、遼北、遼東、遼西及沿海地區規劃了農業標準規范的重點研制方向。
通過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工作,遼寧省質監局確定了“以服務區域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產品生產和綜合示范為重點”的模式,進一步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提高示范區產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同時,依據示范區的不同模式,實施分類管理。對政府承擔的示范區,把工作重點放在部門的協調配合和齊抓共管上;對龍頭企業承擔的項目,把工作重點放在指導企業建立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上;對出口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指導龍頭企業建立標準信息快速反應渠道;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承擔的項目,指導其培育農產品市場,制定農產品分等分級標準,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通過“優質優價”來引導農民自覺按標準生產農產品。如今,遼河流域水稻現代化示范區、遼寧北部玉米現代化示范區、遼西北花生產業示范區、遼西設施農業示范區、環渤海水果現代化示范區、遼東特色產業示范區、遼西北生豬產業示范區、養雞產業示范區、遼西北養牛產業示范區和黃海北部現代化海洋牧場等10個全省在建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正在逐漸發揮規模效應,以綜合標準化方法為手段,示范區標準綜合體正在構建并實施。
標準化推動了遼寧的產業化與質量發展,也帶來了經濟效益。根據遼寧省質監局的數據顯示,“十一五”以來,遼寧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共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533項,制作農業標準化科教片58個,開通了農業標準化網絡視頻。前七批遼寧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共161家,其中種植業示范規模57.57萬公頃,總產值達到128.64億元,輻射帶動138.89萬余農戶;畜牧業創產值95.78億元,輻射帶動26.05萬余農戶;水產業養殖規模達到4.41萬公頃,創產值15.31億元,輻射帶動16.4萬余農戶。目前,國家生豬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等14個第八批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和1個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鄉項目也已經啟動。一系列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不僅提高了企業及農戶學習的積極性,其在促進質量經濟發展的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
農業標準化工作有待完善
不可否認,遼寧農業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著標準化意識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標準不適應、跟不上等問題。正如《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標準化法律法規相對滯后,體制機制不盡完善,管理的系統性有待增強。標準體系結構不合理,整體質量水平不高,一些標準更新速度慢,實施效益不明顯,與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需求存在脫節現象。與發達國家相比,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標準化專家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技術組織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钡?,遼寧質監局等相關業務部門正通過加快完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加快農業標準推廣實施、加強農業標準化基礎研究、完善農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與平臺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完善遼寧農業標準化工作,讓農業標準化不僅有用、而且實用。
如今,遼寧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新局面正在逐漸開啟,遼寧標準化工作正在進一步發揮著基礎作用。遼寧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遼寧標準化工作將在“協調機制建立”、“標準水平提升”、“標準體系建設”、“示范試點推廣”、“工作基礎保障”五個方面深入開展,通過成立遼寧省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建章立制,加強組織領導,穩步推進標準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通過設立“遼寧省標準創新貢獻獎”,建立激勵政策,擴大各方參與度,促進標準整體水平穩步提升;通過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聯手,以縣域主導農業標準體系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節能環保領域、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為重點,構建標準體系;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發揮示范試點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對各類標準資源進行整合,逐步推進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針對遼寧出口產業特點,探索構建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體系,建立全省標準化人才庫,進一步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等。
完善標準體系、提高標準水平、構建科技支撐、加強信息化建設、擴大標準參與度……遼寧的農業標準化工作盡管還有待完善,但是標準化工作的作用已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凸顯,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