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范圍
國家質檢總局于2011年批準籌建國家酒類檢測重點實驗室(上海)。2012年7月,隸屬于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以下簡稱食品中心)的酒類化妝品檢測中心在外高橋保稅區(現為自貿區)內成立,國家酒類檢測重點實驗室(上海)也正式在該中心內開始籌建工作。
目前,實驗室主要承擔上海口岸進出口蒸餾酒、葡萄酒、啤酒等各類樣品的品質成分、添加劑、殘留、真菌毒素、環境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等理化項目分析和微生物檢測。目前能夠承擔酒類安全法定檢驗要求的全部檢測項目,并已具備酒中的有毒有害殘留物質、常規品質以及微生物檢測的日常檢測開發和科研攻關能力。對敏感尚未開驗的項目在資源保證的前提下,可以做到48小時內開驗工作。具體檢測項目有葡萄酒中酒精度、干浸出物、二氧化硫、色素、山梨酸、納他霉素、富馬酸、赭曲霉毒素、銅、錳、鉛、鐵等;啤酒中雙乙酰、甲醛、原麥汁濃度、蔗糖轉化酶活性等;蒸餾酒中塑化劑、甲醇等項目,還檢測各類酒的放射性銫-137、碘-131含量。同時實驗室還承擔質檢總局、認監委、標準委、上海市科委和農委等相關部門的科研和制標工作,以及其它上級交辦的檢測任務。
實驗室資質
此重點實驗室按照ISO/IEC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于2013年3月通過認可評審。
實驗室共有各類技術人員20多人,其中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分別有5人、4人,獲得研究員、副高、中級職稱的分別有4人、6人、2人,人員層次呈正三角分布,人員結構比較合理。目前,實驗室擁有一批熟悉酒類安全衛生檢測國際和國家標準、衛生規范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均為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內食品理化和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技術專家,在相關專業領域內進行了科研攻關和標準制修訂工作,所研究的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在系統內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知名度。完全能滿足作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所承擔工作和任務的需要。
實驗室面積約2200平方米,按照實驗室功能劃分為綜合辦公室、理化實驗室和微生物實驗室3個區域。理化實驗區包括樣品室、樣品處理區、化學操作實驗區、光譜實驗區、色(質)譜實驗區等。還包括了酒類實驗室必需的恒溫恒濕房間,用于酒精度的稱量檢測。同時,也設置了酒類感官品評室和專門的酒類儲藏室。微生物室包括樣品室、洗滌室、無菌室和培養室。整體布局合理、環保安全,達到了國內一流實驗室的水平。
實驗室裝備先進。自成立以來,先后購置了液相串聯質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原子吸收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大型分析儀器,提升了實驗室對疑似樣品確證的能力,同時為多組分的快速篩選檢測提供了資源保證。同時還在國內率先購置了酒類全自動分析儀、啤酒全自動分析儀等酒類專用檢測儀器。實驗室按照認可要求、管理規定,對儀器及配套設備進行管理、維護、計量。目前這些儀器正處于良好的性能狀態,已在積極應對酒類安全檢測和加大安全檢測技術儲備方面初顯成效。另外,等離子體質譜儀、高分辨等離子體質譜儀、高分辨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儀、同位素質譜儀等高端質譜系統也已經采購,將大大增強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和水平。目前儀器設備的總資產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配置情況在全國達到并保持著領先水平。
實驗室非常注重檢測質量。2012年~2013年參加了國內外能力驗證10項,結果均滿意。其中既有國內CNCA,也有國外FAPAS、LGC等專業機構組織的能力驗證。此外,憑借以前多次組織能力驗證的經驗和基礎,2013年實驗室承擔并順利完成了認監委葡萄酒中總糖、山梨酸和錳的能力驗證的組織工作(CNCA-13-B14),參加實驗室超過100家,大大提高了實驗室的影響力和檢測結果的權威性。
由于局、中心的支持和科技人員的努力,實驗室的科研能力已經達到了系統領先的水平。曾主持完成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并獲得了省部級多個獎項。實驗室技術人員對于酒的檢測方面在專業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完成了多部專業著作。
實驗室積極配合總局食品局、地方政府和上海局職能處室的工作,并且承擔相應的技術難題攻關任務。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與美國財政部簽署的《中美煙酒貿易合作備忘錄》的安排,2010年4月實驗室承辦酒類檢測技術培訓班。2011年主持完成上海市食藥監局委托的葡萄酒中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2012年實驗室和法國葡萄酒實驗室進行交流;2013年受總局指派參加2013年APEC葡萄酒研究會;根據日常檢測結果、國際檢測方法比對情況,實驗室向食品局提出葡萄酒中總糖檢測及相關標簽和國外結果不符合的書面報告,食品局非常重視,特委派實驗室人員去美國參加2014年第二屆國際葡萄酒技術論壇(2nd international wine technical forum)進行交流,并對葡萄酒總糖檢測做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