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翡翠優化與處理的介紹,筆者結合自己的檢驗經驗,對如何鑒定優化翡翠和處理翡翠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關鍵詞】 翡翠 鑒定標志 優化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4.14.005
中國對翡翠的認識和利用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些年來,由于翡翠開采量的限制和人們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優質翡翠),為了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人們通過優化和處理手段來改善翡翠的外觀(如漂白、染色、浸蠟和注膠等),來滿足人們對翡翠方面的需求。但是,經過優化和處理的翡翠,與天然翡翠相比,其價值要大打折扣,其合理的成交價格要低得多,消費者在購物時最好能心中有數。筆者在汲取、歸納前人科技學說成果,并總結自己檢驗工作的基礎上,對經過優化處理的翡翠談點初淺的體會,供廣大消費者參考。
1 翡翠的優化
(1)翡翠的漂白:是將翡翠在稀酸中浸泡,“清洗”表面的雜質,結構破壞僅限于表面,而且是較輕微的,屬優化。這種漂白的翡翠無充填物質(拋光蠟除外)。
(2)漂白后的翡翠經浸蠟處理增加了透明度,改善了外觀,蠟在里面起到填平表面縫隙的作用。這種有固結膠的作用,結構破環也僅限于表面,這種翡翠也稱優化。
2 翡翠的處理
(1)酸浸漂白,使翡翠的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必須注入大量的聚合物加以固結,才可以使用,這種處理方法屬漂白后聚合物充填,市場上所謂的B貨屬于此類。
(2)翡翠原來的顏色較差,經過染色處理而產生鮮艷的顏色,這種通過外來物質產生顏色的方法為“處理”,俗稱“C”貨。
(3)有些翡翠經強酸浸后,再加入大量的聚合物固結的同時還加入顏色,此類翡翠如果兩種均能確定,屬處理類型,如果僅能確定其中一種,仍為“處理”類型。
3 處理翡翠的鑒定標志
(1)充填結構:在翡翠的表面保留了片狀或線狀分布的填充物,充填物的厚度較大。充填結構的特點是充填物呈蠟狀光澤。因翡翠的硬度高,拋光后呈明亮的玻璃光澤,二者的反光程度相差甚遠。另外,充填物分布在裂隙內或表面的凹坑內,其表面較翡翠顆粒略低,呈下凹的液面狀,用細針刻畫可在其上留下裂性變形的凹坑。
(2)鱗片狀結構:是翡翠處理的典型結構,它與充填結構不同之處在于,充填物并非是呈片狀或線狀集中分布,而是比較均勻地分布于樣品的表面。鱗片的結構特點是:表面密布前凹坑,凹坑內由于拋光不完全,充填物殘留呈蠟狀光澤,突起的翡翠呈玻璃光澤,似鱗片狀“漂浮”于表面,特別在翡翠弧面近腰部,這種結構十分發育,行家稱“沙眼”。
(3)氣泡:氣泡是有膠充填,是不常見的結構,在注膠時,由于種種原因,氣泡沒有徹底趕出,從而保留在充填物中,一般出現在大面積充填物中,這往往與翡翠的裂隙有關。
(4)顏色方面:由于翡翠在處理過程中,鐵質被漂洗出去,綠色往往過于鮮艷,令人有不自然的感覺,有時綠色中偏黃,當綠色與白色同時存在時,綠白反差較大。
4 優化翡翠的鑒定標志
(1)“水渠網”狀結構:在顆粒的邊緣似切過顆粒的裂隙,都淺而窄,呈水渠網狀分布。每個礦物顆粒之間都存在這種結構。而天然翡翠不存在這種結構。天然翡翠有時存在裂隙,優化翡翠與處理翡翠不同之處,是這種水渠網的裂隙細而淺,并不是每個礦物之間都存在。
(2)龜裂結構:由于裂隙沿礦物顆粒的邊緣分布,使得翡翠表層礦物顆粒之間彼此存在一定的裂隙,一些顆粒由于邊緣微微向上卷起,似軟泥爆開后的龜裂。
(3)在顯微鏡下的結構特點是:裂隙特別發育。表面裂隙細密縱橫交織成網狀,仔細觀察,裂隙也可分為兩種:
●大量的裂隙沿翡翠礦物顆粒的邊緣或解理發育,這種裂隙一般不會太延長,且不平直。
●少量的裂隙穿過翡翠礦物顆粒,這種裂隙常常可有較長的延伸,相對平直。
5 天然翡翠和處理翡翠的鑒別(顯微鏡下)
(1)天然翡翠:粒狀柱狀變晶結構,碎裂結構,纖維放射結構,脈狀侵入結構,交織結構等,總的來說,翡翠的結構是鑲嵌定向,連續的結構。
(2)經過化學處理的翡翠破壞了這種結構,其表現為:結構松散(鑲嵌結構的破壞),長柱狀晶體錯開,折斷晶體定向排列的破壞,定向排列的晶體變成雜亂無章的晶體,顆粒邊界模糊。
6 其他分析方法
(1)比重法:未處理的翡翠比重3.30±,經過化學處理注了膠的翡翠比重3.25±。但翡翠中由于雜質礦物的不同,也會引起其密度的差異,所以比重僅作為翡翠鑒定的參考依據。
(2)熒光法:在長波紫外線下,未處理的翡翠沒有熒光,但有可以見到翡翠有熒光,有的部分無熒光,引起熒光的原因是因為翡翠中含有一些脈狀的方解石、高嶺石等。翡翠含油也可以產生熒光,其熒光的顏色為橙色。化學處理的翡翠由于浸入樹脂,在紫外線下有較強的熒光,其熒光的顏色為奶白色。
在觀察翡翠的顏色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觀察熒光的顏色分布情況,由樹脂引起的熒光呈奶白色,由椰子油引起的熒光是橙色至黃色,礦物雜質引起的熒光是呈局部分體的。
●有些經過化學處理的翡翠也沒有熒光,這多半是較深綠色的翡翠,隱含有一定的鐵離子,抑制了翡翠的熒光性。
(3)紅外光譜分析
紅外光譜分析測定翡翠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客觀的方法。原理是:翡翠是硬玉集合體,因此,天然翡翠不含有機物質。如果在紅外譜線中有樹脂的吸收光譜,可以證明是經過處理的。
但是,即使利用紅外光譜鑒別處理翡翠,也應當用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否則也可能出錯。紅外光譜只能確定翡翠中有無有機物質存在,它不能顯示翡翠內部有無結構的破壞。膠只是外來物質,外來物質可以不斷地以不同的物質來代替。
而翡翠本身的物質結構有無受到破壞,才是最根本的關鍵。翡翠結構破壞程度才是斷定翡翠是否經過處理的標準,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紅外光譜法:天然翡翠:350nm,典型吸收光譜;處理翡翠:290nm處有明顯寬大的吸收峰,并伴隨有其它波峰。
作者簡介
田慶昌,高級工程師,曾任撫順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副總工程師兼輕工室主任,主要從事冶金、建材、輕工、珠寶玉石等方面的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