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老師說過“我是班主任愛好者”,但筆者不敢說這句話。當班主任很累,雜事多,煩心又操心,這都是免不了的。但當走上講臺看到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看到學生在自己的幫助下有了進步,當自己被學生圍著快樂地談笑,當收到學生寄來的賀卡和發來的問候短信,當家長打電話來告訴自己“孩子變得懂事聽話了”……其中的快樂和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愛心與耐心同在
轉眼間,工作已經將近6年,回首之間發現自己又何嘗不是在成長?是學生讓筆者不斷感悟到教育的真諦,是學生讓筆者知道了愛心與耐心的重要性,是學生教會了筆者如何善待孩子、善待生命,也是學生讓筆者深深體會到工作中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學生的嚴師,又是學生的益友。
筆者認為,身兼科任教師的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愿意上自己的課。一節課既讓學生獲得知識,又適時地進行心靈溝通,因此要在課堂上獲得學生的信賴和喜歡。這是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當時作為一個教學新手,初登講臺,筆者總是感覺無從下手,很多天都顯得手忙腳亂,學來的東西怎么也用不好,感到很彷徨。這時,學校同事劉春萍等一些老教師給予了筆者最大的幫助,是他們從準備到演習、從備課到聽課、從上班到下班一直跟著筆者進行聽課指導,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基本成形。正是得益于老教師們無私的幫助和深切的關懷,筆者才得以漸漸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堅定了工作信心,并不斷取得進步,使自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從而完成了作為一個青年教師的初步成長。
用耐心管理和幫助學生
面對這些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速度不均衡、自我發展與外部要求不一致的初中生時,筆者心里還是惴惴不安、如履薄冰,工作中也遇到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如何樹立班主任的形象、如何調動集體榮譽感、如何鼓勵與表揚、如何扭轉班級偏科傾向等。
當時班級中有一個比較調皮的學生,行為習慣很不好。他上課經常無精打采,有時還搞小動作,影響別人學習;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還經常隨口罵臟話;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不認真,書寫相當潦草;值日逃跑,天天給班級扣分……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筆者告狀。教育他時,他總要給自己找借口,甚至還會頂撞老師。
為了尋找、分析原因,筆者先對他進行家訪,和他的家長談話,以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從他父母、家庭教育以及他小學的表現,了解到這個學生并不是心眼壞,而是由于家庭環境造成。家長很嬌慣孩子,使得學生為所欲為,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接受別人的批評。之后他每次犯錯,筆者都抓住契機,堅持對他進行教育,始終不放棄。當他有一點進步時,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還聯系他的家長,讓家長也一起表揚他。
為了更好地轉化他,筆者還特意安排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同學跟他同桌,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經過兩年的轉化,該同學在各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筆者認為,他本來就存在許多缺點和毛病,對他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也是正常的。因此,對于這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他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類似于這樣的后進生在每個班級中都有。作為班主任,要經常抓住機會找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慢慢地贏得他們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此外,還要給他們鼓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可以進步。
關心每一個孩子
在和學生們的朝夕相處中,筆者欣喜地看到學生一天天在進步。多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事情,與學生交個知心朋友,這對于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幫助。作為教師,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大愛無邊,關心每一位學生,為他的進步而高興,為他的煩惱而煩惱。在工作中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意見,對他們采取多鼓勵、少批評。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教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是為自己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他在嚴師面前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教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對于那些學困生,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點點進步,從不圖一時之快,隨意揭他們的傷疤,歇斯底里地訓斥。
班主任要用個人的魅力征服學生,要用自己的熱情和朝氣去感染學生,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個學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可以去效仿,也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一勞永逸。學生們在筆者的眼里一天天長大,筆者也隨著他們的長大而成熟,探索班級工作方法是筆者和學生共同成長的課題。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