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偉:“教育之愛”是一種不可窄化的人間大愛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通州市二甲中學校長凌宗偉認為,“教育之愛”是一種不可窄化的人間大愛,它強調的是在教育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有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情感,還要愛自己所教、所學的內容以及教和學的方式,乃至于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方方面面。這愛和情感是包容的、慈悲的、博大的,同時,又是相當理智的,基于道德的。其目標就是不斷地改善,試圖使師生雙方的每一個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進而通過共同努力,使所處的世界變得更好。
(摘自2014年2月13日《東方教育時報》)
汪明:招生改革需鎖定關鍵環節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汪明認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消除學校之間的差距,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在此背景下,緩解小升初“擇校”問題,推進招生方式改革不可或缺,而合理劃定招生范圍乃是招生方式改革的關鍵環節。那種認為改革招生方式是老生常談、只治標不治本、難有實際效果的說法,不免有點悲觀。
(摘自2014年2月14日《中國教育報》)
顧之川:教材編寫要符合規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顧之川說,語文教材不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受政治、經濟、文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和制約,必然要打上時代烙印。當前的語文教材,最大不足就是對教材研究還不夠,教材編寫往往受制于行政和利益,缺乏認真扎實的學理研究。這也是今后語文教材研究編寫應努力的方向,讓語文教材的編寫真正符合語文教育教學的規律。
(摘自2014年2月24日《光明日報》)
金衛東:讀書要關注專業和身心
關于讀書,上海市進才中學北校校長金衛東的理念是:既要關注自身專業發展,也要尋求身心健康發展。首先要多看,然后對經典的部分要精讀,從中提煉、感悟與自身發展相關的要點。讀書的效果要看讀者是否能夠讓知識轉化成能力,讓能力轉化成素質。
(摘自2013年12月13日上海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