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小學教師暑期新課標遠程研修已經進行了幾年了。回顧2012年第一次參加網上遠程教育培訓時,對新課程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學目標的設置有了清晰的了解,通過觀看“課例打磨”視頻,從優秀教師那里學到了不少的課堂教學經驗,專家的講座更是令筆者受益匪淺。2013年再次參加小學語文遠程研修,通過6個模塊的學習,對各個學段的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目標和評價要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也有了明確的方向。現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體會結合起來,談一些認識。
重視寫字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并減少了寫字量,再一次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就應當好好地重視寫字教學。
幾年前,因為工作的需要,筆者從初中部調到小學部任教語文課程,在翻閱近幾年的小學語文測試卷時,發現試題中沒有了以往漢字筆順、筆畫的考核內容。老師們說新課標對此要求的不像以前那么嚴格了,所以教學中也不那么重視了,考試時也不考了。寫字教學進而也就成了擺形式、走過場。后來任教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時,發現為數不少的學生把“口”寫成了“D”,寫“米”先寫“木”,“木字旁”還是寫成“木”,原本那么漂亮的漢字在學生手里成了四不像,真的覺得不該這樣啊!漢字多美啊,文字的運用,首先就是得寫好,字寫不好,人家怎樣讀文章,體會感情呢?誠然,現在是電腦時代,可能好多人都認為可以用打字來代替寫字,試想一下,學習、工作中真的不需要書寫了嗎?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如何落實寫字教學目標、提高寫字質量。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必須認真審視識字與寫字教學的理念,使識字教學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遵循母語教育的規律,從而促進識字與寫字教學實踐探索的不斷發展。從漢字的構造來看,有“六書”之說:象形、會意、指事、轉注、假借和形聲。其中,形聲字占漢字的90%以上,然后是象形和會意。對于象形文字,可以借助圖畫讓學生去認識,如“月”“舟”等;會意字可以用幾個象形文字“加一加”方法引導學生記憶,如“明”“休”“采”等;對于形聲字,要通過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運用加、減、換等方法來識記。
在識字教學中,筆者除了運用漢字“六書”這六種造字方法來指導學生識記之外,還經常用猜字謎的方法提高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如“正月缺初一”打一字(肯);“一個半月(或半個月、四十五天)”打一字(胖);再如“一個王大夫,身穿白大褂,坐在石頭上”(碧),“兩棵大樹,枝枝杈杈,一只大手,把它來抓”(攀)。還經常在學習生字的時候,讓學生們自己來編字謎,以此來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如辨識形似字“澡、操,躁、燥”就編出了這樣的順口溜:有水可以洗澡,伸手能夠做操;人急躁了會跺腳,柴干燥了會著火。再如,學習“柴、煙”等字時,筆者會讓學生記住一幅組字對子: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此外,還嚴格訓練學生良好的書寫姿勢;嚴格要求筆畫、筆順的規范等。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水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逐步培養起來的,這需要家長、老師等不斷地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閱讀環境,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老師,就要時常鼓勵學生,發現學生學習中認字、寫字、朗讀、閱讀、寫作等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并引導其他同學產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家庭和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家長和老師都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邊緣的農村普通小學,由于家庭和學校存書有限,學生能讀的課外書不多。有一次,筆者給二年級學生上課,學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之后,問同學們還讀過哪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學講得惟妙惟肖,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筆者及時地表揚了發言的同學:“哎呀!老師真沒想到,你們讀了這么多課外寓言故事,講得又這么好,你是在哪里讀到的?”有的同學高興地說是“自己過生日時媽媽送了《寓言故事》作禮物”;有的說“過年時,爸爸給買了本《安徒生童話》”……筆者發現,其他同學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就趁熱打鐵:“這幾個同學之所以能講出這么好的故事,就在于他們讀的書多,大家過生日或者想要零花錢的時候,是不是也跟爸媽要本好書來讀呢,是不也想在下次班級故事會上大展身手呢?”這樣就慢慢地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利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經過一系列的課外書閱讀、信息資料的查閱、歷史博物館的參觀后,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讀后感好作品評選展示,在學生的作品當中清晰可見學生們寫作的進步、掌握素材方法的積累、繪畫與文體巧妙和諧的結合。學生的自覺學習勝過教師的百般講解。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
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并從閱讀中養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并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課文中心,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
教師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 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既要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又得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投學生所好,指導其學習方法、激發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筆者每教一級學生,都會先引導學生寫好觀察筆記。如春天來了,會組織學生到校園去尋找春天,帶領學生觀察花壇、觀察花草樹木,讓學生說出他們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甚至是嘗到的,再由此聯想、想象這些花草樹木到了夏天、秋天、冬天又會怎樣?然后加以指導,讓他們回教室寫下來,再交流、補充成文。再比如,會讓學生觀察筆者,讓學生猜老師的年齡、估計身高,說出胖瘦,以及其它外貌特點,然后寫在他們的觀察筆記上;又或者讓學生說說在他們眼中,老師有什么性格特點,哪件事情能表現出來。觀察同學也是這樣,對同學觀察細致、描敘到位、用詞恰當的都及時表揚,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觀察景物和人物,當然老師要指導觀察的方法。對于敘事文章,要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里面有哪些人物,事情的起因、過程,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從中有什么收獲或感受。這樣步步引導,學生會觀察了,愛觀察了,慢慢會養成自覺觀察、自覺寫筆記的習慣。再加上課內閱讀的指導,課外閱讀的拓展積累,學生的習作會越來越好。
平日筆者除了帶領學生一起觀察自然景物,指導觀察和寫作的方法,還讓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把他們的外貌、性格(通過某件事)表現出來。此外,親人的照片、寵物的圖片等讓大家在課堂上小組交流……這樣大家既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又可以避免編造、抄襲現象的發生,學生覺得寫作文就像說話一樣容易。
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學習為本。除了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格品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努力提高專業知識能力,向教師專業化道路邁進。
閱讀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要想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就必須廣泛閱讀。教師專業閱讀應該包括以下三個層面:其一,把閱讀中外文化經典作為自己的精神旅行,以提升教師作為“文化人”的人文素養。如閱讀《論語》《老子》《學記》等經典,閱讀《紅樓夢》等四大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賓遜漂流記》等外國大作,汲取中外文化思想的精華,并將其內化為日常實踐過程中的教育智慧。其二,把中外教育名著當作精神大餐中的甜點,夯實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根基。如閱讀《教育學》《心理學》,閱讀陶行知、魏書生等近現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學理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用這些理論將自己的實踐連接起來,建構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大廈。其三,把閱讀專業領域內的代表作作為主餐,推動教師作為“某學科專職教師”的專業化可持續發展。如閱讀學習《新課程標準》、學科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本學科最近的教育教學論文、著作等。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從最重要的,自己最喜歡的又能看得到的一本書、一個作者的書、一個學派的論著讀起。把握一種教育教學理論后,再廣泛閱讀,集思廣益。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科學性、可行性。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汲取精華,做好札記,將別人的經驗和自己的實踐結合,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和策略。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專業培訓,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捷徑,有助于向專家型教師邁進。那么,教師們應該如何參加教育科研呢?
一是積極參加本校教研活動,向同事學習。如參加集體備課能夠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集體備課基礎上的個人教學案將更加實用有效,往往會形成精品詳案,也會不斷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又如,通過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到再重新修改教學案再上課,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會受益匪淺,最終使學校整個教師隊伍的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再如,通過教育敘事研究、交流,教師可以提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點、經驗,寫成論文或經驗材料,促使自己不斷地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提升。
二是積極參加教師專業培訓。如青島市組織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扶助計劃項目,在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上取得了明顯效果;又如,萊西市組織的“班主任專業化發展年”系列培訓活動,注重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引導教師積極學習教育心理學和學生學習策略,對加強班風、學風和學生隊伍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受到了可喜的效果,提升了班主任的組織管理能力,推動了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化發展,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積極參與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試驗、總結工作。在學校規模小、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中心小學申報的相關課題,申請成為其中的一個實驗班,通過參加課題實驗研究或網上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結束語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師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做到隨時隨地學習,從理論到實踐,再將實踐經驗回歸到理論高度,不斷反思,呈螺旋式循環往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綜合能力。如此,源頭活水才會源源不斷,祖國的花朵才能被滋潤得更加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