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學生普遍感到詩歌特別是中國古典詩詞對他們來說越來越遙遠,越來越陌生。最純最美的詩詞語言變成了書面作業和考試題目,古詩詞學習變成了字、詞、句的操練,應付考試往往成了學生們學習古詩詞的全部動因,少了誦讀,沒了感悟,少了欣賞,缺了品位。學生即使本來有一點審美情趣,最后也會被操練得興趣索然,詩詞的學習變得十分功利。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疲于應付,收效甚微,高考的詩歌賞析題成了學生的老大難,有些高考詩詞賞析題學生得分相當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學生古詩詞學習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需要處理好一個大的方面,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古詩詞學習與日常生活相融合
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詩詞,正逐漸從廣大中學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這是一件十分可怕、可悲的事情。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因此,將古典詩詞學習與日常生活相融合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古典詩詞形式上多是律詩絕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主題上一般都是健康向上的。有的表現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審美情趣;有的反映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人生態度;有的抒發憂時傷己的博大情懷,這些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筆者總是根據學生的現狀和教育教學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古詩詞中的經典語句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將古典詩詞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其韻味、哲理和意境,拉近學生與古典詩詞的距離,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高一新生剛入學,突然置身于一個陌生環境和一群陌生人中,一種孤寂、冷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于是,筆者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誦讀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學習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鼓勵同學們要勇于融入新生活,結交新朋友。在這樣一片朗誦聲中,同學們的感情拉近了。當學生們學習上遇到挫折灰心失意時,筆者又熱情地鼓勵他們“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聽了這些格言式的詩句,學生們的精神為之一振。把情感用凝練的詩句含蓄地表達出來,就多了一絲韻味,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通過趣味性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古典詩詞,由被動式的接受變成主動式的自我探究。如在賞析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時,筆者課前布置學生了解烏臺詩案、赤壁之戰、銅雀臺鎖二喬、三氣周瑜等歷史故事,還布置了介紹蘇小妹三難新郎、蘇小妹三難佛印、兄妹戲對等趣味性問題。賞析《錦瑟》時,布置學生講“望帝杜鵑”的典故等。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逐步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縮短了學生與作家、作品在生活上的距離感,激發了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反復誦讀體會古詩詞的美
古詩詞語句簡練、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瑯瑯上口,這些特點都應該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欣賞和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筆者總是提前準備好范讀的視頻材料,課堂上通過視頻范讀、教師配樂范讀、單個學生配樂范讀、全班配樂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這樣就很容易把學生帶到詩詞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詩詞的韻味。如在學習李白的《蜀道難》時,讓學生配樂進行朗讀感悟,筆者在詩的節奏和重音方面進行指導,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詩詞的節奏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通過聯想、想象獲得愉悅和滿足
中國的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時空跌宕,跳躍騰挪,非聯想、想象不能領悟其意境和意趣。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其中“綠”“鬧”“弄”等可謂是“一字風流,境界全出”。因此,語文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想象融入古詩詞所創設的情境中,再現春江碧透、柳綠桃紅、蜂蝶翩躚、鶯飛鳥鳴或者月影姍姍、風來花動、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領會詩句深邃的意蘊和含蓄的感情,獲得閱讀欣賞的愉悅及二次創造的滿足。
培養發散性思維
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探究討論、暢所欲言,重視個性化解讀,變課堂教學的單向傳遞為多向傳遞,著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賞析《江雪》時,筆者提出一個問題:“這么寒冷的下雪天,這位老人真的是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他是在獨自欣賞雪景”;有的說“他內心十分孤獨、寂寞,因為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有的說“他在磨練自己的意志,因為天寒正可以鍛煉人”;有的說“這位老人與眾不同,看起來很清高”;還有的說“他是在釣一個春天”。誰能想到學生的解讀如此精彩,真是妙不可言。
學以致用是目的
高中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感情豐富、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對成熟的階段,再加上日漸豐富的生活經歷,有著廣泛的寫作題材。所以,在誦讀賞析了大量古典詩詞的基礎上,在學生學習詩詞熱情高漲的時候,筆者開始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作。
首先向學生介紹詩詞的押韻、平仄、字數等基本格式的要求,然后在情感表達、意象選擇、手法運用、語言特點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很多有濃厚興趣的同學開始創作詩歌,筆者給予一些必要的指導。在不斷鼓勵和幫助下,一部分同學寫出了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意象鮮明的詩歌。筆者便把其中的精品讀給全體學生聽,并打印出來集結成冊。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印刷出來,有一種難以言表的自豪,這更加激起了他們的創作熱情。經過這些教學實踐,學生們對古詩詞的興趣日趨濃厚,古典詩詞成了學生們的良師益友,甚至還產生了一些“小詩人”。語文試卷的詩詞賞析題目不再是學生的老大難,學生面對考題時多了自信和從容,得分明顯高于其它班級。此外,還幫助很多學生養成了充滿意蘊和哲理的作文風格,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語文成績也明顯提高。
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詩品、詩意、詩情、詩格、詩韻匯聚的百花園中蹁躚起舞,盡情采擷智慧、風骨、操守、態度、性情的永恒花朵,使我國的古詩詞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