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一堂課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只有解決好這一問題,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引出課題
《高中數學(必修5)》B版教材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學”,是在學生會解特殊三角形基礎上學習任意三角形的解法,其工具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筆者由于此前一天剛好講評了20頁的自測與評估,同時第3題以四邊形為載體,所以筆者的講評從這里開始,通過拋磚引玉式的提示,使整個課堂異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無窮創造力。于是上課前,首先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回顧,回顧定理推導思路,也讓學生在知識體系再現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今后的學習很有幫助。然后給出題目如下:
這時教室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說太神奇了:“丁組把正弦定理用到了極致?!蹦懬幽泻⒛樕涎笠缰鞓返谋砬椋o了大家一個幸福的微笑,也許通過這一道題的經歷會增強他面對人生的自信,這遠遠超過了解出一道題的意義,此時下課鈴也響了,但同學們仍沉浸在精彩的課堂討論中。
課后反思
古人說:“教有成法,教無定法?!边@次習題中,教學目標的確定,練習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傳授方法、理解層次的把握等都是“成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法是靈活的、多變的,所以教無定法。在教學中,筆者始終注重教學相長,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組織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備課必須充分。除了備教材外,還備學生,把某些需要探究的問題轉換成讓學生的感受、體驗,使他們樂于面對奧妙而又有一定深度的數學,樂于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輕松中感悟數學的魅力,領悟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過程始終要民主、平等、寬松、愉快,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只要教師能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學生有多么優秀,就可以激發出他們無窮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