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先生曾說:“目前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不鼓勵天性和個性,有時還會扼殺天性和個性,過分注重知識本身,又過于強調那些實用的東西?!比缃瘢瑖艘验_始認識到了片面追求、盲目追求國內生產總值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和由此帶來的巨大危害,開始理性地對待國內生產總值、追求“綠色國內生產總值”,這確實令人慶幸和振奮。然而,對于教育的“綠色”,人們還情有獨鐘,似乎還樂此不疲。
教育的“綠色”應是全面的,也就是我們的教育質量,除了讓學生學到相應的文化科學知識,獲得相應的分數外,還要讓學生擁有善良的品質、高尚的情操、頑強的毅力、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態、良好的習慣、健康的身體、創新的能力、溝通的本領、科學的思維等多方面素質。
教育的“綠色”應是面向個性、面向個體的教育,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他所應該成為的那樣的人。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只有不同,沒有不好”“只有可能,沒有不能”的理念,堅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標準、多一分期盼、多一種等待,善待每一個學生。
教育的“綠色”應是和諧的,我們不可能做到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平均發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讓每個學生在這些方面得到協調發展。協調發展就是一種個性發展、一種平衡發展、一種和諧發展。
教育的“綠色”應是健康的,也就是教育教學的一切行為,應該體現在對學生生命和人格的尊重上,體現在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遵循上,體現在良好師生關系和各種人際關系的建立上,體現在教育的長足和可持續發展上。什么時候人們開始淡化教育的國內生產總值,更多追求教育的“綠色”,學生就幸運了,教育就有希望了。
(博客鏈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11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