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脫離英語的生活實際,把英語課當成純粹灌輸語言的課堂,那就無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言;如果不把所學語言運用于生活中,那就無法讓學生把學英語當作興趣,當作需要。
學會正確審視自己
在閱讀中,我們曾學習過這樣一篇短文。主人公Mike住在一個大城市里,隔壁鄰居家住著一個老太太,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這位老太太每天下午在家里看書、縫紉;然后幾個月后,Mike發現那位老人的窗戶很臟,透過臟的窗戶很難看清老人在做什么。Mike想:“這位老人怎么連窗戶都不擦?”然后一天早上,Mike在家打掃了一下并把窗戶也擦了一下;就在他擦玻璃后發現,原來老人的窗玻璃是干凈的,是自己家的窗玻璃是臟的。文章中這樣寫到:“Then it dawned on me.I had been criticizing her dirty window,but all the time I was watching hers through my own dirty window.”(譯文:我現在終于明白,我以前一直批評她的窗戶臟,其實是我自己的窗戶臟。)文章結尾是這樣寫的:“Since then,whenever I wanted to judge someone,I asked myself first,Am I looking at him through my own dirty window?”(譯文:從那以后,不管什么時候我想批評人的時候,我先要問一下自己,我是在透過自己的臟玻璃在看別人嗎?)
通過這一則故事,筆者相信學生在生活中,如果想批評別人,先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英語課程標準》提到:“英語教材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應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國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陶行知先生也同樣強調:“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懂得團結的重要性
在閱讀中,我們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從前,各種顏色開始爭吵。綠色說:“我是最重要的,我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沒有我所有的動物都會死亡。”藍色說:“你只考慮地球而沒有想到天空和海洋。沒有我的平靜,你什么也不是。”黃色說:“我給世界帶來快樂和溫暖。”橙色大聲說:“我是健康色也是力量色,我是最重要的因為我為人們的生命服務。”紅色說:“我是所有顏色中最重要的,我代表的是危險、勇敢和愛,我為真理而戰。”這些顏色還是在不斷的爭吵,突然雷電交加并開始下雨了,他們感到非常害怕就停止了爭吵并相互靠在一起互相安慰對方。就在那時,雨開始說話了:“把你們的手拉在一起,向我走來。”他們就按照被告知的這么做了,這些顏色團結起來并拉起了手,就形成了彩虹。文章的結尾是這么寫的:“From then on,when a good rain washes the world,a rainbow appears in the sky.They remember to appreciate each other.”(譯文:從此以后,每當一場大雨洗刷大地的時候,彩虹就會出現。他們永遠記得彼此欣賞。)
創設豐富的閱讀情景
我們曾閱讀過這樣一篇短文。一群孩子在學校住宿,那天夜里Mike被一個同學的呻吟聲給吵醒了,那是來自非洲的一個名叫Sam的學生發出的痛苦聲,而且聲音越來越響,表明他病得厲害。那個時候,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Robbie也起來幫忙了,大家都忙著幫他找藥找水并把他扶起來,為了讓Sam減少痛苦,希望他馬上好起來。可事情根本不是同學們想得那樣,Sam病得越來越嚴重,最后Mike和Robbie打了急救中心的電話,并把Sam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最后診斷Sam是得了盲腸炎,幸虧同學及時把他送到醫院,否則就必須住院并動手術。最后Sam好起來了,他的同學也回教室上課去了。文章的最后寫到:“We were a little tired,but we had certainly done something good, something right.”(譯文:雖然我們很累,但是我們肯定做了好事,做了正確的事情)。文章雖然很簡單,透過這一故事需要我們明白一個道理:“We should help people who are in trouble.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at school.”(譯文:我們應該幫助處在困難中的人們。在學校我們應該互相幫助。)筆者相信,班內學生聽了這樣的故事之后,無論哪位同學遇到困難了,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
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創設豐富的閱讀情景,設計合理的和激勵性的閱讀任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與生活教育的聯系,它要求教師緊貼社會實際,在課堂中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我們要找準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創設一個能讓學生表述自己生活經歷的機會,讓學生覺得英語來源于生活。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筆者還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閱讀,通過閱讀激勵學生成長;通過不同的閱讀材料,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激情,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