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一份調查發現:農村教師的收入水平大部分在每月1000到2000元,月工資總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教師占8.9%,2000元以上的占26.2%。小學與中學教師的月工資總收入相差不大,縣城教師的月工資收入要高于鄉鎮教師和鄉村教師的收入。具體來說,東部地區教師的月工資總收入最多,每月1500元以上的達到80.4%,而西部地區教師的月工資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為65.2%,中部地區的教師相對較低,為48.3%。
與此同時,他們卻要面對大部分農村學校都必須面對的辦學條件相對落后,教學負擔沉重,日常培訓匱乏的窘境,普通教師的精神壓力也可想而知。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農村教師缺口問題一直嚴重。現實是,在當下的農村,但凡優秀一點的教師,不少都面臨著中小城市,乃至大城市高待遇的誘惑。也就不難明白,為何欠發達地區很怕辛辛苦苦培養出的好教師,又讓大城市的學校一個個地吸走。
這里,恐怕很難用對教育的熱愛和職業素養來簡單評價。作為關乎國家未來、民族復興的大事業,如果沒有長效的制度保障進行基本收入、待遇的托底,是很難徹底扭轉優秀人才流失的局面的。盡管我們有不少把教育當做一生事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但無可否認,對于大多數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做老師、站講臺首先是一種職業,一個安身立命的謀生飯碗,而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很高的境界也是不現實的。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千千萬萬堅守基層的校長教師,是托起“中國夢”的堅強根基。我們一方面大力宣傳教育工作者的為民精神,弘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師德;另一方面,在政策和制度設計上卻要更多地給予基層校長教師們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對于中西部地區、多年扎根農村的基層校長教師們,別讓甘于奉獻的他們如此清貧。記得俞敏洪曾說,如果哪一天,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都像考公務員一樣擠破頭去考中小學教師資格,那中國未來100年就更加有希望。畢竟,尊師重教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摘自2014年4月14日《現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