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關鍵詞。在幫學生減輕負擔的同時,很多學校又擔心“減”出問題,于是想方設法地“增效”。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減負就是增效。
先說減負。減負的目的在于提高質量,是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解決前些年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學生負擔過重和“高分低能”等問題而提出的一條具體途徑。其含義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而減輕課業負擔,就是讓學生從機械的重復學習知識中走出來。學習知識就在于運用。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知識。學習知識不是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成了不變的、死的“行裝”。學習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應該引起自己思考,運用知識進行創作。減負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的學以致用。
再說增效。增效,就是增加學生的能力。中共十八大著重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學校學習,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杜絕“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從而全面提高民族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增效需要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走出來,二者并不矛盾。
不難看出,減負目的就是增效,增效就需要減負。有些學校擔心的原因根本在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怕在學校評比中失去分數的優勢。如果學校仍不能從思想的根源真正減負,其結果不但不能“減負”,勢必造成“加重”。
(博客鏈接:http://wl71961168.blog.edu.cn/home.php?mod=spaceuid=1580183do=blogid=64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