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有意義的探究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都是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反思和改進的。通過不斷的積累,筆者認為,可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設置各種有意義的“陷阱”,以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
信息技術教學中“陷阱”的作用
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 設計有效的“陷阱”可以誘發學生認知結構中一些錯誤或片面的認識,有利于老師全面具體地掌握學情,進一步補充修正教學設計中存在的缺陷,從而能高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消除學生的錯誤認識,使之獲得全面正確且深刻的知識、方法。
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 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針對思維方面的“陷阱”,在學生陷入“陷阱”后,老師引導學生分析“陷阱”,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從“陷阱”中跳出來。而學生在發現并分析“陷阱”,嘗試跳出“陷阱”的過程中,往往能夠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從而大大培養、提升其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提升學生的耐挫能力 當學生在陷入“陷阱”后,他們可能會彷徨無措;然而,當他們經過努力從“陷阱”中跳出來后,則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如此在陷入“陷阱”到跳出“陷阱”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心智,又磨礪了學生的意志,還提升了學生遇到困難時敢于迎難而上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陷阱”設計
“陷阱”設計富于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添加文字》這一課時,筆者首先分析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確定學生的認知結構變量,根據教材內容及掌握的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創設了如下“陷阱”:首先呈現獨具特色的太倉美景,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太倉美景中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讓學生找一找不同之處,談談有何感想。這個“陷阱”的設計結合了目前QQ游戲中比較流行的找茬游戲,寓教于樂,提升興趣。同時通過思考,與同學交流,與老師溝通,汲取“陷阱”背后所蘊含的知識,從而能夠帶著濃厚興趣投入到探究學習中。
“陷阱”設計注重實用性,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設計《修改文字》這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對復制與粘貼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還存在很大欠缺,所以著重考慮實用性設計練習,學生在括號中將歌曲補充完整: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嘀哩哩( )
( )
……
通過以上練習一方面使學生掌握復制與粘貼的操作,另一方面在練習的過程中拓展學生思維,使其能夠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復制一次可以粘貼多次的知識點,同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陷阱”設計發展思維性,拓展學生思維深度 初次設計《添加文字》這一課時,針對豎排文字知識點的教學,筆者采用了呈現豎排文字,然后提出“如何輸入豎排文字”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雖然能夠自主探究,實現操作,但由于這個過程中缺少了對比與思考,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經過討論與反思筆者做了修改:呈現與橫排文字搭配后不太美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評析,應想法設法解決不美觀問題,于是趁機引導學生探究豎排文字。通過這個“陷阱”的設計,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發現、思考、拓展能力,使學生能夠帶著興趣自主探索豎排文字的使用方法,掌握橫排與豎排文字各自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獲、樂中思、思中獲。
“陷阱”設計體現整合性,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整合性主要是指信息技術課程的內部整合。讓整體的信息技術課程由正規的學科課程及其它隱性課程組合而成,并協調這些環節來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它主要著眼于達成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陷阱”應用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陷阱”設計并不是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一些拓展性或復雜性的內容時,如畫正多邊形、修飾文章等,有效地利用“陷阱”能夠事半功倍,而相對簡單的概念性內容,如認識鍵盤,則可以創設情境或直接講授,
適應不同特點的學生 在各種學習情境中,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帶著自己的特點進入學習的。不同的學習者獲取信息的速度不同,對刺激的感知及反應也不同,因此,“陷阱”設計并不能適用于每個學生。
當然,在設計“陷阱”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更多更細的方面,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課堂、總結課堂,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筆者相信,經過長期的實踐,一定能夠更好地運用“陷阱”,為學生的全面、有效提升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