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發展方面,低口語自閉癥兒童往往不能通過使用口語來和別人進行溝通,根據數據統計,大約有25%至50%的自閉癥兒童屬于低口語自閉癥者范圍。由于語言能力的限制,他們往往會通過哭喊、手勢或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諸如此類“不合理”的溝通方式卻讓想與之交流的人“猜不透、想不明”,在人際互動中,也產生了一系列的不適當行為。即使有些孩子能發展出一定的語言能力,但也僅僅體現于鸚鵡式、隱喻式和電報式的語言,這些無疑降低了語言溝通的功能作用。為此,筆者嘗試運用《星星的孩子》軟件對低口語自閉癥兒童進行訓練。
個案訓練效果
記得第一次接觸《星星的孩子》教育軟件是在2012年9月,它由筆者所在的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一家愛心企業和筆者所在的仁愛學校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環境合作開發而成,主要是針對低口語自閉癥兒童溝通能力的培養而開發出的一款實際操作類訓練軟件。以下是個案訓練的分享:
互動溝通行為有所增加 David通過參與打字溝通訓練,已經可以在老師的語言或手勢提示下,拉著老師的手或自己用食指主動按電腦鍵盤上的字母按鈕,來索取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比如,點按“BBT”后,可以出現棒棒糖的圖片。即使有些時候,他還不能完全按對正確的按鍵組合,但是他已經有意識地想去通過這樣合理的方式來和他人進行溝通互動。
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雖然在之前的評估中David有一定的口語表現,但是僅僅局限于極個別字詞的模糊發音,要想完全明白他的話語和所表達的意思,確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通過一個學期的打字溝通交流,老師漸漸發現,在訓練時如果說話交流放慢語速,他發音的清晰度在逐漸增強,語言模仿能力的準確性也有所提高。
家長的支持提升 雖然《星星的孩子》這款溝通軟件目前僅處于初級使用階段,臨床效果還不明顯,但是在和David的家長交流軟件訓練經驗時,可以從家長的眼神中看到他們對這種新式輔助溝通信息化系統的興趣和期望,他們也計劃今后在家庭教育中開展相應的訓練。筆者認為,上述這些小小的突破不在于它是高科技產品的代表,而是通過現代人都習以為常的電腦打字溝通來提升低口語自閉癥兒童的溝通能力,替代和擴大低口語自閉癥兒童的溝通方式,未來也許可以使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大家庭中,也讓廣大的自閉癥家庭看到一絲新的曙光。
實踐效果的討論
軟件訓練方法的探討 一是訓練方法要適合孩子的發展。打字溝通中需要做到將打出來的拼音或縮略拼音和圖片進行有機結合,強調一種擴大性的輸入刺激。這時,教師應當要關注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究竟是對打出的拼音接收能力強,還是對圖片信息的接收能力強。比如David對文字和抽象符號的理解相較于實體和象征符號要弱一些,那么選擇在打字溝通中重點使用照片、圖片、實物等來替代他所打出的字詞意義。二是訓練效果需要泛化到不同的情景中。這一點和環境的支持密切相關。比如,在David完成輸入“QKL”(巧克力)的訓練后,教師要指導孩子能在想吃巧克力的情境下,用鍵盤正確打出自己想要的食品,而不是去大聲喊叫,更不是去搶奪別人的東西,也逐漸突出一種替代性的輸出刺激。三是獎勵物品的選擇要恰當。在開展訓練前,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平時的喜好和興趣所在,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設計打字溝通的計劃和實施訓練,這樣有利于保護低口語自閉癥兒童本身就很薄弱的注意力。教師可以一方面觀察記錄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另一方面深入家庭訪問工作,進行獎勵物品的動態調查。比如,這一段時期里,David喜歡吃“巧克力”、看“巧虎”、拿筆“畫畫”,教師就可以從這幾個興趣點來入手制定訓練計劃和選擇獎勵的物品。
軟件系統升級的建議 首先,鍵盤的設計需要變得簡潔一些,可以省略不需要的按鍵,以便孩子能便捷的進行操作。其次,孩子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的一塊區域中看到他們所打出來的拼音字母或縮略拼音,以便能和鍵盤上的字母產生對應效果(如“巧克力”即QKL),逐漸減少因不小心按錯而帶來的消極影響。最后,圖片的選擇可以脫離單一元素,變得更加豐富一些,如讓孩子對按鍵打字后所出現若干張類似的圖片進行選擇,再將這張圖片放大處理,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溝通途徑,也能給其做選擇的權利。
打開枷鎖,“星星”不再遙遠
針對低口語自閉癥兒童的打字溝通訓練是一種拓展他們溝通能力的策略方法,但并不是唯一能促進孩子溝通發展的途徑。特殊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每一個低口語自閉癥兒童的身上都存在著他的潛在能力和自助潛力,多種輔助溝通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幸福感,有助于營造一種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希望這些“星星的孩子”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打字溝通技術來解開自己溝通的“枷鎖”,拉近本應不該遙遠的“距離”。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