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識經濟浪潮下,中國的大部分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進重點高中考入重點大學當作家庭的第一目標,而對于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社會上大多數人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這一群體。那么作為以90后為主力的中職學生,有些什么樣的特點呢?根據教學經驗和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發現他們的某些特質。從他們的優缺點兩方面來分析,進而了解他們、深入他們,使我們對這一群體有個客觀的認識。
關鍵詞:“90后”;中職學生;優點;缺點
一、社會對“90后”中職學生的認識
2009年全國中職招生860萬,浙江省計劃完成招生人數30萬,而2009年浙江省中職招生超過27.6萬人。從國家到地方,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一個不可忽視的團體。怎樣教育引導這個群體,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問題。
那么,在大多數人的眼里,“90后”的中職學生有些什么特點呢?看看社會輿論的描述和人們的評價可以知曉部分特質。
“90后”的中職學生,不愛學習,行為古怪。以自我為中心是“90后”中職學生的最大特點。而家長、老師只能在形式上束縛他們,尤其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招兒,在本質上沒有辦法改變。在多數人的眼里“90后”的中職學生是群不可捉摸的不怎么招人喜歡的群體。家長擔心這些孩子將來的就業,而老師擔心他們會不會走上社會不學好,甚至做些危害社會的事。所以大家都習慣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對他們是愛之深又責之切。那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評價他們,本文以下的內容中將從正反兩方面來客觀地描述他們。
二、“90后”中職學生的缺點
的確,社會上的很多對“90后”職高生的描述都有一定的道理,具體來講,主要存在下列缺點:
(一)學習基礎差,沒有學習動力。進入中職的學生,大多是因為沒有考上普通高中,被迫“發配”進了中職學校,一方面由于中考失利覺得丟了面子,在職高怎么學都比不上自己普高的同學了,在他們面前低人一等,那就不如不學,好好地“享受”日子;另一方面不少進入職高的學生在初中就放棄了學習,學習基礎差。
(二)行為缺乏自律,我行我素。“自我為中心”全面體現在他們的行為舉止上,學校的規章制度雖然像“緊箍咒”,但只能有效一段時間,一旦過了時間點立刻無效。這些學生很多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對于老師的提醒、批評和教育,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或者聽而不聞,或者和老師較上勁兒,奮起反抗。
(三)思想上頹廢,沒有進取心。很多90后的學生,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咬住自己的理解不放,容易鉆牛角尖做出偏激的行為。犯了錯,還理直氣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家長和老師說不得、罵不得,即使批評他們,對于自己存在的缺點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甚至不認為是什么大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沒有想改變的愿望。
三、“90后”職高生的優點
那么是否是所有的“90后”中職學生都是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他們中的大部分又有其他群體所沒有的優點。
(一)愛憎分明,是非觀念強。“90后”的中職生,在思想上單純,雖然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在灌輸了正確的是非觀念后,會嚴格地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待事物,對于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會毫不客氣地批判,他們喜歡幫助別人,看到別人快樂,喜歡分享自己的快樂,更容易滿足于小小的成功。
(二)有朝氣、充滿激情。相比較傳統的普通高中死氣沉沉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印象,“90后”的中職學生更為有朝氣、更加有激情。對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會認真地貫徹下去、持續下去,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優點,愛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
(三)見多識廣,處理問題透露冷靜的一面。“90后”中職學生接受的信息廣,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更為客觀冷靜地看待,甚至會表現出比成年人更加冷靜的一面。
(四)專業技能掌握相對熟練。中職學生在學校主要是習得一技之長,除了基礎的課程,專業課基本上是全新的課程,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要求認真學習,掌握一門技術,或多或少地學得一些知識,動手能力得到加強,進而有利于規范他們的職業道德,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為就業創造一定的工作能力。
四、擴大優點、弱化缺點
“90后”中職學生固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總體上來說并不像社會上傳統認為的那樣沒有前途。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經慢慢步入正軌,在分析學生問題的方法也越來越成熟,對學生的評價也會越來越客觀,作為學生成長的外部因素,我們應該強化他們的優點,弱化他們的缺點,建立正確實用的評價體系。
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樹立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多給予他們學習上的指導,根據中職學生更喜歡動手的特點,配合實踐課程,使他們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另一方面,從社會輿論的角度出發,給予中職學生正面的評價。并非中職學生學成出來以后就會低人一等,就會比普高出來的或者大學出來的差,有一技之長照樣可以自力更生甚至超越他人的成就。社會應該多多關注這一群體,從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入手,多關心職高的學生,改變外在的不好的輿論環境,及時把握學生正確的信息引導,從習慣上改變他們。
此外,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現在不少家庭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上好的學校,而把問題歸結到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夠努力用功,其實是不正確的。每一位家長要認識到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適合現在教育制度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而作為家長就應該和學校一起努力發現孩子的長處,并加以鼓勵引導發展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
而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教育機構,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培養學生,設置合理合適的專業,不僅在專業學識上培養學生,更要在思想品德上來培養學生,首先在道德意識上使學生有正確的導向,進而在專業素養上得到提高。
這樣,“90后”職高生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正常地成長。
參考文獻:
章志光.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葉娜,女,1984年6月出生,本科,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教師,中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