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對于大學新生來說,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乃至今后的成長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新生入學后因種種原因產生的不適應癥,應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大學新生能否盡快度過“過渡期”,將直接影響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大學新生;教育;過渡期
大學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發現學生“掛科”現象比較多,毋庸置疑,這些莘莘學子,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習成績是優秀的或比較優秀的,為什么進入大學后,學習能力卻下降了呢?應該說大學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與高中階段學習的課程是有一定的關聯度的,學生稍加努力是不應該出現“掛科”現象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一些學生沒有很快適應大學的教育模式,相比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高三生活,大學階段更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如果在毫無思想準備,對大學教學模式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入學,難免會產生多種不適應,如果不能及時地加以調整,學習一定會受到影響,導致出現“掛科”現象。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幫助新生度過適應期,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進入社會呢?
一、正確引導新生適應大學新環境
大學新生大多是初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在中學時代,學生在父母的包辦、祖父母的呵護下生活,可以說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學生去考慮、去做,進入大學校門之后將面臨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以及新的人際關系等,失去了父母的呵護與監督,會出現種種的不適應,特別在生活自理能力、學習動力、發展目標等方面出現不知所措,迷茫和困惑。這時,最先接觸學生的班主任、輔導員應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及時給予適當的關懷、關心與關愛,教給他們一些日常生活小經驗、小常識。班主任要在第一時間組織班會,將本校、本專業的概況介紹給新生,使他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讓各班的學生作自我介紹,盡快互相熟悉,增加他們的交往,增進他們的了解,使他們盡快建立起新的友誼。
二、幫助新生轉換學習模式
進入大學后,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被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大學新生將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過渡,這是每個大學新生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自控能力的強弱,心理素質的好壞,將成為影響新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對此,學校應及時舉辦一些座談會及各種有益新生的活動,向新生介紹本校的發展史和所取得的成果,參觀實驗室和本校的成果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學習目標明確了,自然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順利度過學習過渡期。
三、幫助新生樹立和諧的人生觀
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進校園,他們將在今后的大學生涯中,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可以說朝夕相處,友誼不斷加深,同時由于成長環境各異,養成的習慣不同,價值觀也有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更有差異,同學之間產生矛盾不可避免。這些矛盾是現實存在的,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們要以身作則,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尊重同學,與同學和睦相處,教育他們凡是要往遠處看、遠處想,同學的冒犯也許是無意的,不必記恨于心,采取報復行為,如報復過激,不但傷了別人,也會傷到自己。學生之間由矛盾產生的過激報復行為事件,新聞媒體時有報道,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悔之晚矣,對于大學生來說,即使有過不去的坎,也不能悶在心里,要求助于老師、輔導員和班主任,他們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會使問題得以妥善解決。要學會善待別人、善待自己,樹立和諧的思想理念與同學和睦相處。
總之,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對于大學新生來說,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乃至今后的成長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高校來說,新生教育是其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有效的學生教育將會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使學生在大學的學習階段中,順利地完成學業,為學校順利實現自身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在校更好地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蔡偉清.大學新生“過渡期”的表現欲教育模式探析[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