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而現行的“計算機操作工”即中職計算機技能的鑒定卻與之不相適應。如何通過技能鑒定促進中職計算機課程改革,使得培養的學生更能符合社會要求,也能科學給予評價是值得教師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技能;鑒定;適應
打開現行的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技能鑒定的考試要求與目標,很多教師發現考核內容過于陳舊,考試要求過于繁瑣,與社會實際應用的技術之間有著相當的差距。比如,數據庫軟件、二進制、十進制之間的手工換算、部分編程等內容,這些已經失去實際應用的價值,但技能鑒定考試依然保留著這方面的內容。而與此相反,隨著信息安全問題突顯,在技能鑒定考核中卻沒有具體體現。所以,合理調整技能鑒定考查內容,改革技能鑒定的考核制度勢在必行。
一、加大試題的開發力度,適時更新考核內容,體現考生對當前先進技術的掌握程度
對于技能鑒定的考查范圍,試卷設計應科學、合理、有序,使考核的內容有相應的覆蓋面,符合社會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要求,更好地體現用人單位的要求。鑒定考查結果證明:考核覆蓋面、試題更新速度等直接影響著考生的學習內容,甚至影響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的綜合能力。這要求試題能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用人單位的要求,讓中職生拿到的職業資格證書更具有含金量,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的要求。
二、變革單一的考核模式,將技能鑒定分為知識要求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
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單一的弊端,實行知識要求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使得鑒定結果更趨合理化。知識要求考試一般采用筆試,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現場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計分一般設置為100分,兩部分成績都在6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良好,95分以上為優秀。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查一般均采用“無紙化考試”的方式,由考生在計算機上操作完成試題,并系統立即自動評分。在理論知識的設計上,應該以典型的應用型、常見的問題處理形式出現,考查的重點應突出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問題解決方案的設計、創新能力等方面。對于操作技能考核不僅以必備的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作品設計等為考查主體,還可以設計一定的能力型問題,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大膽的創新精神等。
三、創造開放的考試環境,避免考查死記硬背的問題
在考核的內容上,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具體實踐操作都必須突出學生的實際應該能力,避免考查死記硬背的內容,為考查創造開放的考試環境。現行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考核是上機完成的,但從計算機操作的特點來看,應該大膽改革:(1)充分利用問題的真實性和情境性設計考核題。加強考試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考點設計客戶需要的情景,用客戶的滿意度來衡量考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2)遵循開放性原則。不能要求考生必須使用某一種方法,而強調問題解決方案的多樣化性,只要能獨立完成題目要求,達到預期的操作結果即可。比如,“數據庫”的考核中,可以使用命令方式來完成操作,也可以使用菜單等方式達到題目的最終要求,只要掌握知識點即可。(3)開發考試軟件,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考核的公正性。
四、通過細化不同的工種,實現考核內容的模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應用領域也非常廣泛。社會對計算機的工種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每個行業對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有很大差異。例如,教師要求掌握課件的制作、各類行政管理人員要求掌握信息的準確管理、美術工作者需要會處理圖片等。所以,在技能鑒定過程中,應該細化不同的工種,滿足不同用工單位和中職生的要求,推行考核內容的模塊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每位學生學有專長,更好地適應將來從事的工作。
同樣,在考核內容的設計上可以分為必考模塊與選考模塊兩部分。必考模塊以現行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為主,包括文字的處理、數據的統計等基本操作內容。選考模塊可根據不同崗位對計算機操作工的不同要求來設置考核模塊,比如,數據處理、圖形處理、網絡管理與硬件維護、信息管理與安全等多個模塊。根據中職學生學習方向自己選擇,更好地為將來工作打好基礎。
總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提高生活、工作的質量。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中職學生,都需一個權威、實用的職業資格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技能鑒定絕不能停留于幾年前的標準,考核的內容也不能局限于已經與社會脫離的繁瑣知識,應適應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要求,通過技能鑒定促進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