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鐵礦的勘查、開發現狀與我國目前國民經濟、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不相對稱,鐵現已作為地質找礦主攻礦種之一,鐵礦的開發利用前景較好,文章通過介紹當前我國以及新疆鐵礦資源的現狀,并分析了開采鐵礦的要素,總結了開采鐵礦帶來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鐵礦;礦床;現狀;價值;要素
1.當前我國鐵礦資源生產的現狀
鐵礦石是國家基礎礦種。鐵礦石、廢鋼的進口情況。由于生鐵、粗鋼產量快速增長,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增長,由2000年的7000萬噸增加至2012年的74350萬噸,鐵礦石進口依存度由34.46%提高到68.21%。而隨著國際鐵礦業壟斷格局的確立以及國際金融資本的介入,新世紀以來,鐵礦石價格暴漲,形成了礦價暴利。2012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平均價格約為2001年的6倍。 以2012年為例,三大國外礦山的產量增速依然保持在4%左右的增長,新興礦山產能繼續釋放。2012年1-10月份,中國累計生產鐵礦石原礦109114.5萬噸,同比增長16.2%(如果按調整前的數據比較,同比僅增長1.17%)。2012年1-10月份,累計進口鐵礦石60719萬噸,同比增長8.9%。
國內正在建設和擬立項建設的大中型礦山項目有66個,占用鐵礦資源儲量達到200多億噸,建設規模近5億噸/年,總投資約2500億元。其中:1000萬噸以上12個,500萬噸以上16個,200萬噸以上18個。部分礦山已經投產,達到了預期效果。到2015年國內礦山可形成18.5億噸的原礦生產能力,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16億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企業在國外投資鐵礦石資源儲量710億噸,其中:權益儲量300億噸,這些項目大多數將于“十二五”末期投產,預計產能合計7.32億噸,其中權益產能2.65億噸。目前已投產的項目9個,成品礦產量5658萬噸,預計2015年形成的權益礦產量2億噸,新增1.5億噸左右。近兩年年我國企業境外鐵礦投資項目共計102項,投資總額60億美元,獲得權益鐵礦資源儲量76億噸,平均品位35.89%。中國鐵礦石需求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到2015年新增鐵礦石成品礦需求量不足2億噸;新興鋼鐵大國印度等,2020年前不大可能接棒中國,繼續帶動全球鐵礦石需求大幅增長;全球鐵礦石需求仍將增長,但增幅顯著下降。
2.新疆鐵礦資源發展的現狀
新疆區內鐵礦資源比較豐富,自2007年新疆地礦局累計在西南山成礦帶6000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礦產資源勘查截止到目前預測鐵礦石儲量達20億噸,探明資源儲量5億噸,品位在40-50%之間,目前寶鋼、首鋼等近駐開發,預計2到3年內形成開采,為新疆發展鋼鐵生產提供資源保障。
3.鐵礦礦床成礦的規律分析
從礦體賦礦地層、空間展布、礦體與侵入巖關系、礦體與構造關系、磁異常特征、礦石特征、圍巖蝕變等所反映的成礦規律有:
(1)地球物理磁測異常是突出的找礦標志,根據鉆孔驗證,區內4000nT以上的磁異常主要是磁鐵礦所引起。
(2)基性常熔巖與地層碳酸鹽類巖石的接觸帶,是鐵礦產出的有利部位。
(3)礦體的圍巖蝕變,特別是矽卡巖化是本區尋找鐵礦的重要標志之一。
(4)易于交代的鈣泥質巖石是鐵元素富集成礦最有利巖石。
4.開采鐵礦礦床的要素分析
4.1 礦床開采的周邊環境分析
礦區及附近無新構造運動,未發現活動性斷裂存在,礦區穩定性相對較好。礦山開采過程中,應注意做好對采空區硐室的支護工作,防止出現坍塌等地質災害。礦區在開發過程中不會遇到放射性物質及有害氣體,應注意開礦本身產生的粉塵等對人身安全可能產生影響。
4.2 礦床地質要素分析
礦體沿巖層層理面裂隙產出,其頂板主要為碎裂玄武質細凝灰巖,底板主要為透輝綠簾石化玄武巖。鐵礦體與頂板界線不甚清晰,與底板界線清晰,呈突變過度接觸關系。礦體長500米,真厚度1.80-14.68米,厚度變化系數53.74%,礦體厚度變化中等。平均品位42.21-65.13%。品位變化系數11.00%,礦體走向北西向,傾向南西,傾角43°-55°,礦體總體呈現沿走向穩定以富磁鐵礦為主的特點為一似層狀礦體。
4.3 礦床開采基礎條件分析
(1)交通條件
礦區交通條件方便,由哈密市經伊吾縣淖毛湖鄉可到達礦區,相距290千米。其中哈密市到伊吾縣淖毛湖鄉有市、縣和縣、鄉柏油路面公路相通,由淖毛湖鄉到礦區(35千米)有簡易公路相通。
(2)自然條件
勘查工作區地形較平坦,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形,海拔在660~710米之間,相對高差30~50米,一般多在10米以內。
區內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夏季酷熱且干旱,年降水量僅為12.5毫米;冬季嚴寒。夏季平均氣溫為38℃,最高達51℃,6~8月為炎熱季節。冬季平均氣溫為-10℃,最低為-29℃,12月—翌年2月為寒冷季節。春秋兩季多風,風力一般為6-8級,最大風力可達10級。
工作區內無永久居民,無地表水系,生活、生產用水由淖毛湖鄉供應;生活物資亦可由淖毛湖鄉供給,生產物資主要由伊吾縣、哈密市供應。
4.4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分析
(1)礦區開采地質條件
礦區鐵礦體圍巖主要為玄武巖、凝灰巖兩類,巖石相對較完整局部破碎,較為堅硬,屬中硬-硬巖石,其抗壓、抗剪強度等物理性質相對較好。
頂底板圍巖中裂隙發育程度一般,對巖石穩定性有輕度影響。
(2)礦區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主要含水層為第四系沖洪積砂礫層孔隙水,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
礦區水文地質較簡單,對開采較為有利。
5.礦床開采的經濟價值估算分析
(1)礦體潛在價值計算
潛在價值計算公式為:Vq=Q×P.
式中:Vq-礦床潛在價值;
Q-(122b+333)資源量為1045065.6萬噸,品位TFe為44.75%;
P-產品價格:TFe63×10-2的鐵精粉出廠價為780元/噸 。
γ—精礦產率(%):(100×44.75%)÷63%=71.03%。
其潛在價值計算如下:
Vq=1045065.6×0.7103×780=57900.19萬元≈。
(2)礦體總利潤計算
總利潤計算公式為:Vz=Q×K×η×γ×(P-C)/(1-ρ).
式中:Vz-總利潤(萬元);
Q-資源量(112b+333):1045065.6萬噸,品位TFe為44.75%;
K-可采儲量系數:0.7;
η-采礦回收率:0.9;
γ-精礦產率:(100×44.75%)÷63%=71.03%;
P-產品價格:TFe63%的鐵精粉出廠價為550元/噸;
C-單位礦石綜合成本:550元/噸;
ρ-采礦貧化率:0.10。
其總利潤計算如下:
Vz=1045065.6×0.9×0.8×0.7103×(780-550)/(1-0.10)
=1365855057.6元
≈13658.55(萬元)
6.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介紹當前鐵礦生產的現狀,對開采礦床開發經濟價值估算的分析,發現礦體開發條件較好的礦床,最終開采的鐵礦礦石價值較高,潛在經濟價值可觀,獲利效果明顯,因此,加強開發利用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