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歸納總結探尋其應用到景觀設計的方式和方法、剖析其特有的物質構建與蘊涵深遠的意義表達,對于突出當代景觀設計中的民族傳統的獨特性,探討景觀設計與地方文化的結合為創造多樣具有地域文化的特點的景觀形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景觀設計;方法
中國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中原文化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結構,同時也有眾多的具有典型地域特點的地方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具有民族風格的自主設計,已成為國家國際競爭力之關鍵所在。中國民族藝術設計歷史悠久,曾經取得過顯赫的成就,在世界藝術設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對西方設計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要發展民族藝術設計,一方面必須深入挖掘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認真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善于將中國民族文化符號改造成符合時代精神的現代設計元素,以滿足時代進步而帶來的種種改變。綜上所述,要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必須以傳統文化為根本,以現代思想和方法為依托,全面的剖析和理解傳統元素的再設計。創造性地繼承,傳統才會有生命力。對于實踐方法的理論總結可以進一步發揚黎族文化及促進地域文化在現代景觀中應用發展。筆者嘗試從構圖理論角度出發,對黎族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應用中的五條規律進行總結和闡述。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一種設計思維方式,將其運用于黎族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時必須在保留元素特有的性格特征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想象設計。任何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元素與現代設計結合時都將經歷再造想象的過程,才能使歷史元素具有時代感。再造想象是依據已經存在的事物,經過對其本質特征進行深入剖析、提煉和延伸,依托設計者自身的文學藝術等修養,從而創造出與既有事物不同但又存在一定聯系的新形象。想象是指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需經歷創造性的改造。“想象”包括“聯想”和“幻想”。“聯想”應作為觸發想象的“起點”。將神話傳說中的抽象描述轉化為可識別的形象,從傳統造型中提煉出來,運用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塑造新的景觀形象,引發觀者的景觀聯想。對于石梅灣艾美酒店婀甘和勞海主題雕塑的設計就是應用了這種方法。
2二次抽象
二次抽象是黎族元素再設計的起點。樣式傳統具象、圖案繁雜,表現手法單一是傳統裝飾圖案具備的典型特征,現代社會的審美觀認為簡潔細致、抽象生動的圖形才是美的,因此在剖析黎族傳統文化元素本質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提煉歸納以及二次抽象設計。
在對黎族元素進行再設計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兩個要點展開:
一是對事物原形中最具有特征的元素形態進行簡化、提煉,并利用夸張、替換、重新排列組合等構成設計方法將特征元素進行再組合,突出體現二次設計的過程和特點。另一方面則是對具象原形進行抽象化,設計符合現代藝術設計審美的元素形態,具有簡潔、生動,構成感強烈的突出特點。
通過“提煉和概括”,可以將二次設計的景觀藝術更準確形象的表現,其實質內容是提取實物的本質部分,刪減輔助性非重點的內容,在保留本質元素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法和構圖方式對其進行完善和提升。具有時代感、獨特性、簡潔性的形象特征是經過提煉概括的景觀形象具備的明顯特征,且符合現代審美觀的要求。
具有黎族風情的八大神話主題形象,是黎族文化元素的二次抽象而創作的景觀,也是石梅灣的獨一無二的特色景觀。
3形象再構
3.1 分解與轉換
分解的過程包括將具象事物抽象化,將既有事物原形新型化。具象的自然形態是客觀存在的,將其分解提煉出滿足藝術設計要求的元素、形式以及形態,為具象事物抽象化轉變提供必要條件。
把元素原形分解,從中提取總結適宜新樣式的元素、因子、形式,再利用現代構成設計方法促使原有事物向新事物轉換。轉換在二次設計中扮演著創造者的角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分解轉換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將原形打散、分解、切割、作局部選取。
提煉和概括。對原形中的可變因素運用當代藝術設計的表現手法加以轉換、重構、延展。
艾美酒店鋪裝及小品的裝飾性細節就是采用了分解與轉換的形象再構方法,抽取了黎錦的構圖元素進行了再設計。
3.2 打散再構
打散構成是一種將原形分解再合成的方法。將事物進行拆解,挖掘其內部深層次的本質形態,從中發現與新設計間的聯系,這種行為在創新性再設計過程中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分解可以更好地幫助設計者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組成結構,從而更全面的認識事物。將事物原形代表性最突出,特征最明顯的因子和元素通過分解,從而構成新的形象。筆者將對以下打散構成的實現方法進行闡述:
原形分解。可對原形進行完整分解和局部分解,將分解后的所有元素或特征突出的部分元素進行重組。
移動位置。利用重復、漸變、近似、對比、變異等構圖設計的方法重新對元素的組織形式進行排列組合。
切除。對原形中無法被二次設計再利用的元素進行切除,保留具有美感和顯著特征的元素和形式,再進行構成組合。
4 置換構成
置換構成是創意改造設計中較為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實質是保持既有形態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對其部分元素進行置換,通過再次創新設計從而形成新的表現形態。這種轉換的形式大體上分為以下兩方面:①在形態本身上的變異轉換,著重于形和形式上的變換;②根據原形的文化內涵進行各種形式的變換,甚至在內涵上進行多方位的引申。轉換可以是符號的,也可以是圖形式或者插圖式的。石梅灣度假區全區的導視系統標志就是應用了這種設計方法。
5 異形同構
異形同構是現代標識和廣告設計的圖形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方法,即:將兩個毫無聯系的圖形或元素,通過藝術設計、構成組合等設計方式和方法,使之和諧統一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表達共同的主題思想。它打破了常規的再現,將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視覺符號。圖形本身作為一個具象事物而存在,表現其特有的形態。異形同構更多依賴于作者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重點在于挖掘無關聯的圖形之間的結構關系,重新構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形式,并且能表達設計者主題思想。要針對性的選擇圖形素材以達到這種設計方法的要求,圖形素材應具有相對具體化的特點。
位于艾美酒店濱海路的景墻設計,將諸多黎族文化元素與景墻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景觀形態,設計選用了雷神黎民豐收、夸張的青皮林根系兩者形態反差較大,沒有直觀的內在聯系。而通過異性同構的方法將二者聯系在一起,加以點睛之筆的文字說明,為游人留下深刻影響,更好的說明了青皮林的故事和作用,使景墻既有藝術美感,同時具有環保教育意義。
6 結語
在景觀設計方面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新內容新手法,即要有所創新,又為民族元素與現代景觀相結合提供了借鑒。從景觀藝術的角度,應當結合現代藝術設計手法,加入極具藝術感的景觀小品,如水景、景觀雕塑、特色符號等,使景觀設計符合現代藝術審美觀;植物設計應以簡潔大氣、自然生氣為指導思想,在形式上注重整體效果,形成整齊現代又不失自然生動的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郭希彥.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8.
[2]同濟大學建筑系建筑設計基礎教研室.建筑形態設計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8-10.
[3]高迪.元素置換與嫁接——談電影海報設計中的異形同構[J].電影文學,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