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PS 測量技術是建立公路控制網的有效手段,在公路測量中,采用GPS 測量,不僅精度高,提供的成果可靠,而且方便快捷,經濟實用,大大地降低了勞動作業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針對GPS測量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GPS技術;工程;應用
1.當前常規公路測量的缺陷
公路線路一般是帶狀,路線長度不等,有的路線長長為100km~300km,有的已達到500km,其平面控制測量往往采用導線網形式; 對于重要構造物如大橋、特大橋、長大橋、長大隧道等,也有布設成三角網,線形鎖等形式。在這樣一個帶狀走廊內,實施測量,尤其是高等級控制點稀少的情況下,常規測量方法就有它明顯的缺陷:
(1) 規范對符合導線長、閉合導線長及結點導線長度等有嚴格的規定,一般對于高等級公路均要求達到一級導線要求。導線符合或閉合長度最長不得超過10km,結點導線結點間距不能超過符合導線長度的0.7倍。這就要求測區要有足夠的國家大地點,但實際上由于測區相當一部分國家大地點因各種原因遭到破壞,這樣用常規測量方法根本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實際作業中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2) 一般來說,路線的控制點要求布設在距路線50m ~ 300m。但實際作業中,由于常規測量往往受地面通視條件的限制,這一條件難以滿足,有些地區根本無法實施常規測量,如大范圍密林、密灌地區。
(3) 由于受天氣、人為因素等因素的影響,用常規測量往往免不了要返工,影響工期。
(4) 有些長大隧道、特大橋多位于地形復雜地帶,進行常規控制測量,為滿足通視和網形條件,往往要做很多砍伐工作,一方面破壞了環境,另一方面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勞動強度。
2.GPS測量技術的特點
(1) 測站之間無需通視
(2) 定位精度高
(3) 觀測時間短
(4) 提供三維坐標
(5) 操作簡便
(6) 全天候作業
3.GPS測量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
3.1 GPS公路測量準備
使用GPS作公路測量時,應該收集相關資料,以便作好測量的前期準備。需要收集的資料有工程招標文件、JTG C10-2007《公路勘測規范》、JT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63-85《公路隧道勘測規程》、JTJ062-2002《公路橋位勘測設計規程》、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等。同時,做好測量計劃,通過研究各種工程設計的方案,確定適合該段公路的GPS測量技術。在現階段,中國公路的測量中,靜態GPS測量最為普遍。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測量技術蜂擁而至,其中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開始應用于公路工程。
3.2 GPS公路測量
(1)工作時段選擇。由于線路上的地形復雜,需要選擇良好的觀察時段才能采集完整的數據,所以要根據天氣預報選擇一個良好的觀察時段。同時,定位精度的高低與衛星的幾何分布密切相關,觀察人員可以用Planning軟件查看衛星的分布情況,從而合理安排工作時段。
(2)工作區平面控制網的建立。通過放樣資料,利用GPS靜態測量確定工作區控制網,與國家點聯測,點間距為5~8km。先將控制點的平面坐標求出來,并考慮投影變形的情況,由于公路跨越范圍廣、路線的地形復雜,所以變形各有不同。在3°投影帶附近,由于長度變形較大,中線樁實地測量的長度與圖中反算結果不同,滿足不了放樣的要求,所以要采取措施減少長度變形。
(3)高度的控制測量。工程實際使用的是正常高,而GPS測得的高程是大地高,必須將大地高程換算為正常高。然而,由于高程變化復雜,山區高程精度也不高。同時,要求新線定測為每4km 設置一個水準點,但部分地形滿足不了GPS的觀察條件,擬合的高程并不能保證其精度。所以水準仍使用水準儀作業模式。
(4)地方坐標轉換參數的求取。對地方獨立網格坐標、控制網中WGS84和高程的公共點進行合理的選擇,然后求出轉換參數,做好RTK 動態測量的準備。在選擇參數時應注意:1)控制點均勻分布;2)選擇3個以上的點來提高精度,求解轉換參數時采用最小二乘法。
(5)選定基準站。在選定基準時,既要滿足觀察條件,同時又要設置在地勢高的地方,這樣有利于電臺的發射。可以將基準站設置在WGS84坐標已知點和地方網格坐標上,也可以設置在未知點上。
(6)準備內業數據。通過一體化程序完成內外業的所有計算。輸入線路的起點坐標、加直線的長度以及方位角,通過程序計算出待放樣的坐標,每50m 一個點,同時地形的突變處增加一個點。導出放樣點坐標,以DATA 文件保存,然后把文件導入外業的電腦上,以此來在外業工作。
(7)外業工作。在基準點上放置接收機,然后設置系統、無線電以及天線的輸入。首先設置流動站接收機的系統,輸入轉換參數,然后對流動站進行初始化工作。由于一般的大地水準模型和坐標系統沒有包括當地偏差,為了減少這些偏差,需要利用點校正的方法得到更加精準的當地網絡坐標,并且要保證工作區域在校正點以內。
4.RTK 技術的應用
RTK 技術是GPS技術發展中的一個新的突破,其全稱是實時動態定位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將GPS接收機安置在高精度的控制點上,然后對全部可見衛星實施連續觀測,把觀測到的數據利用發射臺實時傳送給流動的觀測站,最后采用相對定位的原理,通過電子手簿實時得到流動站的測量精度及三維坐標。RTK 技術在公路勘測設計中可用于公路中線測量、地形圖的測繪等,然后把數據導入計算機,通過CAD進行計算和繪圖。
4.1 繪制地形圖
在用傳統方法進行測圖時,首先要選取控制點,接著是碎部測量,繪制出的地形圖需是大比例尺。這種傳統的方法工作量十分大,并且耗時長,速度慢,不利于工程測量的進行。RTK技術完美地克服了這些缺點,只要在線路上每一個碎部點上將機器停留1~2min,便能得到該點的坐標和高程。將所有數據導入計算機中,通過軟件分析,即可繪制出圖形,省時省力,可大大提高繪圖的效率。
4.2 RTK 技術的公路中線測量
對于傳統測量中的放線測量、中平測量、中樁測量等,RTK 技術不僅可以完成,還能夠同時進行。其基本步驟如下:
(1)將GPS接收機架設于路線控制點上,作為基準站、流動站測設線路點位,然后開始打樁。
(2)以路線參數為依據,通過配套GPS電子手簿和路線計算程序計算出路線中樁的設計坐標。
(3)將需要測量的參考點號輸入,便會實時顯示設計樁位到當前樁位的距離,當兩樁位重合時,記錄下位置。如此地逐樁記錄,便可以快速、高效地測得中樁及高程,并且結果獨立,無累計誤差。
5.結語
GPS測量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尤其是GPS-RTK 技術在線路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模式。因此,GPS測量技術尤其是RTK 技術在工程測量領域會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盧孝益.GPS在公路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公路,2011 (8).
[2]張延杰.GPS測繪技術在道路測量的發展前景及建議 [J].經營管理者,2012(18).
[3]王聞宇,彭樹鴻,朱光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西部資源,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