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止除夕夜,平均每個紅包10.7元,搶了最多紅包869個。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2014年春節給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移動支付領域帶來巨大商機,從余額寶和理財通,到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再到支付寶紅包和微信紅包,阿里和騰訊激烈的爭奪也賺足了關注。眾說紛紜,作為雙方各式爭奪基礎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爭背后的邏輯似乎也日漸顯現。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止除夕夜,平均每個紅包10.7元,搶了最多紅包869個。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金融研究員曹磊表示,“微信紅包”是移動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代表,標志著互聯網金融開始從電商金融向社交媒體金融進一步升級,一場由“微信紅包”引發的移動端支付爭奪戰正在打響。
阿里巴巴CEO 馬云將此形象地稱為“珍珠港偷襲”后美正式對日宣戰。這預示著紅包大戰過后“二馬(馬云和騰訊CEO 馬化騰)”在馬年的火力比拼必將升級。
2013年上半年,支付寶占到整個市場份額的50%,支付寶一直占據著絕對優勢。截至2013年,支付寶實名制用戶已近3億,其中超過1億用戶將主要支付場景轉向支付寶錢包,這些用戶通過支付寶手機支付完成了超過27.8億筆,金額超過9000億元的支付。
2013年8月微信5.0版本中的支付功能正式上線。雖然上線之初并未顯示出過人之處,但隨著理財通、嘀嘀打車、大眾點評等服務逐步上線,微信支付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市場份額均大幅提升。而經過2014年春節“搶紅包”一役,微信支付用戶更是裂變式激增。
用戶數差距的迅速縮小,讓支付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去年10月發布的新版支付寶錢包,嵌入了包括余額寶在內的更多服務功能,其鞏固移動端地位的意圖十分明確。然而,支付寶仍缺少一個強大的移動端入口級產品,盡管阿里自去年9月推出基于移動端的互動平臺“來往”,但影響力遠不及微信。
由于微信支付是基于社交屬性的支付工具,其所依托的7億微信用戶具有非常強的客戶黏性,并且其使用頻次也遠高于支付寶,這是微信支付相對于支付寶錢包的最大競爭優勢。
目前來看,余額寶的用戶已經達到了6000萬以上,微信理財通在春節推出的“搶紅包”活動,使得微信銀行卡綁定客戶數增三成,但與余額寶相比仍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不過也有人士表示,騰訊借社交網絡的光,能吃下的市場,在其他的競爭對手看來是難以撼動的,從微信的社交屬性和黏性來看,量還是可以很快上去的。
阿里和騰訊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兩大千億美元級的巨頭,他們之間的競爭無論多么激烈和慘烈,雙方都已經立于不敗之地。而他們的競爭將是2014年中國互聯網最熱鬧的景觀之一。但二馬相爭帶來的社會進步遠遠比雙方的勝負更重要。
有人說這個行業是無中生有、是被創造出來的。根據銀行業協會預測,2014年全年我國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可能降至8.3%,為近十年來的新低。但我們并不能將原因簡單歸結為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畢竟相比銀行年銷售20多萬億的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數千億元的規模算不上有看頭。但它真正改變的或許是金融普羅大眾的門檻和老百姓財產性收入的提高。當然,還有我們理財甚至支付習慣的逐漸改變。
2014年,互聯網金融會兩個挑戰,第一還是支付和信息安全,第二個是監管。缺乏監管是這個行業一個重大隱患,當然也是政府正在著力的地方。要問今年的形勢,用一句話來歸納,是以阿里、騰訊、百度三家為大,以能做到最廣泛覆蓋的移動互聯網或移動支付為目的的精彩戰事。而余額寶節后已經推出一年期、年化收益率7%的元宵節理財定制產品,新的戰爭已經打響,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