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進一步加大學習和研究各國職業教育優勢,學院委派21名項目建設骨干實地學習考察德國的職業教育。本文就如何將德國實踐教學所取得的重大成效合理應用到骨干建設項目發展中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工程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072-02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案叨思寄苄蛯iT人才”,即是指在一定行業和領域相對較高層次的技術型人才。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社會職業教育機構及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學院為緊跟重慶市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大學習和研究各國職業教育優勢,委派21名項目建設骨干實地學習考察了德國的職業教育。結合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及學習考察期間所想所悟,如何將德國實踐教學所取得的重大成效合理應用到骨干建設項目發展中來,是此次學習考察的重要目的。
一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下的實踐教學環節
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雙元制”,它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1.實訓教學環節所占教學總課時比例很大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有60%都采用雙元制培養模式教學,在雙元制培養模式中,有50%的課時是在企業所提供的工作崗位上完成學習任務的,在學校學習的50%課時中,其中60%的課時是在學校的實訓基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德國職業教育的課程有80%是學生動手工作的實踐環節教學,因而德國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動手工作能力的很強,進入企業適應工作環境很快,很快就能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了職業教育良性發展。
2.實訓教學環節的教師素質高,動手能力強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實訓教學環節的課程是由專業培訓師擔任的。每個專業培訓師經過嚴格的培訓并考試合格才可以頒發培訓師資格證書。實際上,德國的專業培訓師實際上就是大學學士、工程師以及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三位一體的教師,由此可見職業學校的培訓師是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實訓教學環節的師生比合理
根據教育學研究發現,一名老師在帶領學生參加實訓教學時,教學效果最合理的師生比例是1∶16,也就是一名老師負責16名學生的教學,而目前德國職業學校上課時培訓師與學生人數的比例為1∶12到1∶16之間,這樣從根本上保證了實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4.實訓教學設備與學生比例合理
在德國的職業學校里,無論是機床加工,還是醫療護理, 實訓設備都能確保學生人手一臺,確保實訓教學效果。學生都可以在機器上有足夠的動手操作時間,保證了練習加工零件的數量,使他們能夠熟練地操作設備,熟悉零件的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為盡快地進入工作崗位、實現生產、創造效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以學校為主導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伴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壯大,為建筑工程建設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但隨著技術進步的發展以及房地產業對人才需求觀念的轉變,建筑企業越來越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專業技能人才,而我們的職業教育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中的實訓環節教學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實訓教學課時量較少,在校上課期間,主要以理論課教學為主
在我國的職業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中,實訓課教學最多只能占到教學總課時的50%,有的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列有實訓環節,也對頂崗實習時間要達到半年以上做了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教學運行管理中,頂崗實習“放水”或是直接將學生放出去“找工作”,實訓教學環節嚴重“縮水”。造成以上結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監管多以量化結果為主(如就業率、考證率等),過程監管不夠;另一方面是由于整個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部分學校拼命追求就業率,而將三年的培養時間縮減成兩年半,或是兩年,有的學校甚至只有一年半,導致培養過程嚴重縮水。
2.實訓教學的師資水平較差
由于教育體系的原因,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大多數是大學畢業的學生,沒有實際工程建設經驗,而直接進入到學校擔任教學工作,這樣就造成很多老師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工程經驗,更談不上動手能力,教學工作大多停留于紙上談兵。隨著各職業院校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有些職業院校聘請了大量原先在施工企業工作過的技術工人來執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教學環節,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因為這些技術工人,往往工程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嚴重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也沒有教育經驗,難以有效地完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
3.實訓教師嚴重不足,實訓師生比過大,實訓設備數量少,難以達到教學效果
在大多數職業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一個實訓教師一般情況下帶一個班(30~40名)學生,有些嚴重缺乏師資的學校,可能一名實訓教師帶的學生更多,老師在輔導學生時很難看管,也很難發現學生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訓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在很多職業院校,還存在實訓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在學生上實訓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同學動手操作一臺“全站儀”,另外有五六個甚至十個學生站在“全站儀”旁邊觀看操作過程,大多數學生動手操作時間很短或沒有動手操作的時間,這樣就很難讓學生學到操作技能,也很難達到企業對實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從而導致職業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困境。
三 如何強化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效性
針對以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希望能夠有助于解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環節目前存在的問題。
1.加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設備投入,采用崗位輪班制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
為了改變實訓設備數量過少的現狀,增加學生的實訓課教學時間,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一方面可在實訓設備的投資方面加大力度,購置新設備,改變七八個學生一臺設備的情況;另一方面,可讓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習生產企業的崗位輪班制的工作模式,在增加機械設備的同時,新增實訓教師,每個班的學生實行三班或四班倒,讓機械設備更充分地運轉起來,爭取達到每個人都能熟練運用設備操作,從而完成實訓教學目標。
2.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激勵制度
要出色地完成實訓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綜合素質高、操作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盡快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標準和培養制度。對那些從學校走進專業教師崗位的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脫產1~2年到企業掛職鍛煉,增強動手能力,增加工作經驗,具備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對那些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人教師,可以通過“進修”“老帶新”“說課比賽”等形式,高水平地完成實訓教學任務。
3.加強教學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訓教學計劃
要提高實訓教學水平,必須加強教學研究,研究企業目前的實際工作情況,找到重點。
各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訓教學環節,借各種生產性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才能真正為建筑企業生產實踐服務,縮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達到企業用人標準,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及就業穩定性,同時也為學校贏得社會美譽。
參考文獻
[1]李傳剛.高職應滲透行業文化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10(9)
[2]趙力電.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分析與思考[J].管理觀察,2010(3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