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英語翻譯是一種典型的跨文化活動,跨文化意識在旅游英語翻譯的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跨文化意識理解的基礎上,分析了文化差異對旅游英語翻譯準確性的影響,并提出提高旅游翻譯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旅游英語翻譯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082-02
隨著全球一體化,我國和世界各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日益密切起來。很多西方人非常向往中國,迫切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古老文明和歷史遺跡,跨文化意識下的旅游英語翻譯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孕育而生。旅游英語的翻譯不僅是語言符號的轉換,更是文化的交流和傳遞,因此在旅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跨文化意識尤為重要。正確地做好旅游翻譯,才能更好地把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展現給世界。
一 跨文化意識
所謂跨文化意識是指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響的個人或團體之間的交流、交往。通俗地說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維,或者是民族文化思維。人類的交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識,是否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國與國之間文化的傳遞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 文化差異對旅游翻譯的影響
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差異,不同國度的人們在問題的思考以及語言的表達上也有著極大的不同。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風土民情,在我國的旅游景點和地域特色翻譯的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必然會出現一些旅游翻譯障礙,若想把旅游景點的歷史典故、文化淵源翻譯出來,必然要仔細斟酌、反復推敲,否則外國游人是很難充分理解旅游景點的相關信息的。古語有云:“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外國人如果不了解長城的歷史文化,很容易就把長城錯誤地翻譯為“The Long Wall”。但是長城之所以被稱之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就是因為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在世界上都是難能可貴的。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因此,“the Great Wall”才能讓外國人感受到長城的偉大。
三 旅游英語翻譯中的策略和方法
1.音譯與意譯適當地結合
在旅游英語翻譯中,特別需要注意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單一地采用一種翻譯方式很難將文化更好地詮釋與傳遞。所謂音譯就是根據外語的發音采用譯入語中發音相似的字、詞來表示;意譯是根據意思的對等進行的翻譯。例如位于河南洛陽的白馬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對于“白馬寺”可譯為“Bai Ma Temple”。又如峨眉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譯為”EMei Mountain”;“天安門廣場”譯為“Tian’anmen Square”;“秦始皇兵馬俑”被譯為“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Gigurines”;再如“拙政園”既可譯為“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又可譯為“Zhuozheng Garden”,前者為意譯,后者為音譯。因此在翻譯時可以將兩者綜合在一起,譯為“Zhuozheng Garden”or“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這樣不僅可以準確翻譯出該景點的名稱,又可以表達出該地區的歷史背景,這種意譯與音譯相結合的方法是目前國內外較流行的翻譯方法。
2.對翻譯給予適當地解釋
中國的很多旅游景點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外國人很難從翻譯過來的字面上直接理解,需要我們給予一定的字面翻譯,目的是讓外國游客更深入、更具體地了解中國的旅游景區和風土人情。例如杭州的“三潭印月”譯為“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但是不能更深刻地了解此地的文化歷史,因此,翻譯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解釋,為“The three stone towers were first built in Yuanyou 4th year(1089)of the Song Dynasty,with the wonderful scenery of one moon in the sky having three reflection in the lake,it is one of the wonderful scenes of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再如,“黃龍”,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直接譯為“Huanglong”或者“Yellow Dragon”都會讓外國游人摸不著頭腦,更不會想到該景區擁有的著稱于世的“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因此,我們需要對該景點進行解釋“The Huanglong Scenic Area is located in Songp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 Calcified ponds,beaches,waterfalls and embankments characterize Huanglong scenery.”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我國的旅游文化傳遞給外國游人。
3.翻譯可適當地進行變通
漢語不僅豐富,而且還包含很多修辭方法,以及一些較難理解的文言文和四字成語,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單純一味地追求字面對等,不僅給翻譯造成很大的難度,而且很可能會弄巧成拙,破壞了愿意的表達。因此,在翻譯中,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變通,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真真切切地讓人們通過文字感受到了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從字面上看翻譯為“After all,West Lake in June,the scenery is not the same with four,green then endless days of lotus leaves,Lotus flowers in red.”顯然不能將詩中景點的美妙描寫得淋漓盡致,因此,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適當地進行變通,譯為“The West Lake in June,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For all the seasons never the same is the scene. The lotus leaves touching the sky in boundless green. The lotus flowers specially red in shining sun.”
四 結論
在旅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因為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翻譯偏差,影響翻譯的準確性,甚至不能將旅游景點的意義傳遞給外國游客,這就特別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融入跨文化意識,從跨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和思考旅游的文化背景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旅游背景下的兩種文化和語言自如轉換,達到最佳的翻譯目的。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