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高考,人們馬上就會認為高考的應試教育是與素質教育相對立的。為了高考出好成績,教師們往往采取題海戰術,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過重的應試負擔。而一談到素質教育,人們馬上想到音體美,馬上想到輕松快樂。但在教育現實中,所謂的素質教育幾乎都是學校的門面,學生們每天面對的還是雷打不動的高考應試教育,所以雖然天天談素質教育,但學生們的素質并沒有提高。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一直是中國教育亟待解決的根本問題。高考教育出來的許多所謂“優等生”在社會生活中比不過所謂的“差生”,究其原因是過于注重成績,而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表達能力等能力的培養,這是高考教育最為人詬病之處。但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如果各個單位招聘時,特別是專業比較強的單位招聘時,不招大學畢業生會怎樣?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贊同這兩個假設,這也說明高考是有好處的,不能取消;從高考選拔出來的大部分人綜合素質還是高的,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班主任,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素質最可行的現實之路是:既要利用其他時間(談話、班會課等)彌補高考所沒有涉及的能力素質,更要利用高考這個最主要的舞臺提高與之相關的能力素質,同時把高考中不利的因素取消掉。對于重視高考的老師來說,一個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高考成績自然會提高,各方面的阻力也會很少。為此,我進行了以下教育實踐。
一 通過高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時代決定學生僅僅學會現有的知識是不夠的,要讓學生學會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是教師扶著走,一是靠班主任的事必躬親,大小事情,一應包攬,二是靠任課老師的大量作業來控制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發展方向,如果高中仍然因襲這樣的模式,特別是高三,一切包攬,用大量的作業來控制學生,用老師的思想來代替學生的思想,那么,學生的水平就低于老師的水平,最多是等于老師的水平。所謂“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因為教師的智力、綜合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因為學生是被動的,長此以往必然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活潑生動,要有活力和多樣性,而非死氣沉沉、簡單劃一,能活學活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非死記硬背、機械呆板。
因此,在高中,即使是高三,也要讓學生獨立自主,要給學生留發展空間,要減少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有自己的復習思路和發展空間。學生有自己的復習思路與發展空間,獨立自主地組織自己的復習,這有助于協調、平衡各科,提優補差,提高總體成績。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能使學生更有智慧地讀書,把書讀活,提高學生解題與應變的能力。在學習上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減少因老師對學生學習的過多干預而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學生保有復習思路和發展空間,讓其以獨立意識促使思想的成熟。如此,當學生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他也會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活學活用,將所學知識用于自己的事業之中,才能在知識的大時代中永葆青春,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 通過高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是每個個體必須面對的。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只有增強學生在面對競爭時的心理素質才是最好的辦法。那么如何才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呢?
1.讓學生學會面對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重新振作
一個人只有在面對成績不喜不悲、面對挫折不彷徨時,才能不斷進取、不斷進步。學生在學習當中,在考試當中,總會遇到得失成敗,只有抱著“這也會過去”的心態才能坦然面對。唯有抱著“這也會過去”的信念才能面對成績有沖勁,一往無前;面對失敗有韌勁,百折不回。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方面帶來的,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鼓起繼續前進的勇氣與信心。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在起伏不定的考試成績面前哭過,但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仔細分析自己的不足,反而越哭越堅強,成績越來越穩定,并不斷上升。我的一位學生曾經這樣反思過:“人要經得起挫折,不能一失敗就亂來,要守得住寂寞!”他的話在班會活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失利的情況下更需要沉得住氣,學會面對失敗,人生就再也不會有任何難題了。
2.學會面對壓力,在壓力面前學會使自己處于心平氣和的心理狀態
可以要求學生寫半月心理筆談,學生可傾訴在學習上、思想上、心理上遇到的難題與困惑,從而在師生間營造一個寬松的交流氛圍。每次筆談都確定主題,如“面對高考”、“我目前的悲傷心情”等。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時時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處境,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這種能力終身受益。
對于平時的學習與各種考試,甚至高考,我要求學生有兩種心態:(1)舉輕若重,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當采取這樣的方式,一點一滴都不放過,一招一式務必認真;(2)舉重若輕,大事臨頭、泰山壓頂時,更要沉著冷靜、泰然處之。要學會駕馭各種局面的能力。有了平時的舉輕若重,才能充滿信心,輕裝上陣,在各種考試乃至高考中考出自己滿意的好成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做到三個靜:即教室要安靜;情緒要平靜,平心靜氣;心態要寧靜,寧靜以致遠。這樣才能去除情緒化,做到持之以恒。當一個人擁有面對什么都能做到平靜如水的能力時,他才能面對社會的一切考驗。
3.學會傾吐自己心聲的能力
進入高三,升學的緊張與高考的壓力撲面而來,學生各個方面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有來自學習的、有來自生活的、有來自家長的等,許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考前焦慮狀況。這時既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工作,進行全面疏導,也需要學生勇于傾訴。我要求學生全面傾訴,可向每一位任課老師,還可以向心理輔導老師,向包括校長在內的每一位老師傾訴。尋求傾訴,與之交流,這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有勇氣、有沖勁的表現。現在社會的很多沖突都是由于當事人心中有積怨,卻不善于向別人傾訴,時間長了以后積怨過深所致。讓每個學生學會傾吐自己的內心,可以讓學生快樂一生,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最高目標。
三 通過高考復習培養學生發現自我缺點的能力
一個人要成功,揚長避短、全面發展是唯一可行的道路。高考需要各科都協調好,只有各科協調平衡,才能考出好成績。許多智商并不低的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出現了“短板”學科,表現為學科成績之間差距較大,個別單科成績卻遠遠地低于班級該科的平均水平。許多調查表明,產生學科“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條是共同的:這些學生并不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所以學生就無法優化自己的學習行為。要想實現學業成績的平衡發展,培養學生發現自我缺點的意識勢在必行,一般而言,學生的缺陷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短板”
不要讓學生籠統地講哪門課不好,應該明確到這門課的哪塊知識點不好,能分得越細越容易糾正,并且列出清單,對照清單改正。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列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清單,針對不足努力改正。我的學生在新單位工作后,首先學會列出相應工作知識上的不足,通過學習就不會在實踐中出現短板,這樣很多學生一工作就成為佼佼者。
2.習慣“短板”
學生在考試中經常出現低級錯誤,如(1)題目看錯;(2)數字抄錯;(3)不看完題目就下筆;(4)動作過慢;(5)草稿亂打;(6)經常做“會做的”,不去鉆研“不會的”。習慣決定命運,習慣有時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習慣要從細節出發,并且要持久改正才能更正。除了讓學生改正這些考試上的缺點外,也要求學生注意生活上的壞習慣。
3.學法“短板”
主要表現為:(1)不記筆記和不會記筆記;(2)不整理錯題,故經常一錯再錯;(3)不問或不會問問題;(4)訂正錯題,不是自己“重做的”,而是從老師黑板上抄的。學習力是保障學生終身不落伍的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學生要學會學習。學習是學生親歷親為的事情,知識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能力也不是教會的,而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同樣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生經歷著不同的學習,而不同的學習經歷達成了不同的學習效果。
4.書寫“短板”
表現為:(1)偷懶,做題時很少用語言表述,導致失分;(2)字差,讓人看不懂。現在很多學生忽視書寫表達能力,其實寫得一手好字將加分不少。
5.心理“短板”
表現為:(1)自卑——我至多是一個專業水平;(2)懶惰——這么拼命,值得嗎?(3)短視——此處風景獨好,不愿放棄;(4)考試心理素質差。
6.情商“短板”
容易受老師或同學情緒的影響,人際交往有問題,沒有心情學習。在學習中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們學習成功的基礎,很多學生就是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出了問題,導致學習沒有興趣。只有營造了和諧的人際和創業氛圍,個人的發展才能獲得共贏的基礎。
7.家庭“短板”
現在的學生因為大多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家庭成員處理好關系,經常有很多學生因為與父母吵架而不想學習,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從別人角度考慮問題,處處替別人考慮,學會換位思考。
四 結束語
現在高考最大的問題是使學生失去了自我,因為失去了自我的感覺,所以學生覺得學習是為了別人學習,就像現在年輕人缺少創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所有做學問都是被逼的做學問。其實,任何成功的科學家都是把學問當作興趣,所以高考首先要讓學生找到自我。
讓學生找到自我,首先要學生人人都有目標、有夢想。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讀不好書就在于他沒有奮斗的目標,所以教師要幫學生樹立一個奮斗的方向。學生有目標,就有人生規劃,他就希望自己每一步都走好,“渴望自己好”。班主任的目的就是讓這種“渴望自己好”的愿望變得更加強烈。在他們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后,更有利于自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等,也更有利于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班主任需要階段性地給予評價,不斷地激發他們的內驅力。
有人可能會覺得讓學生過于自我,會使學生缺少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其實,愛自己與愛祖國、愛他人并不沖突,反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因為只有集體和國家強大,個人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當然,在迎戰高考期間還可以在很多地方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
利用好高考的正能量,盡量減少高考的負能量,借助高考的舞臺搭建提升學生素質的平臺,這樣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