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初中的骨干課程,語文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積極實施教學手段的創新,推動網絡多媒體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以期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和感染力,讓網絡多媒體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強大的交互性為初中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初中語文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13-01
網絡多媒體代表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在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靈動和活力的同時,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如同給傳統語文教學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彰顯出洋溢著時代特色的精彩和魅力。
一 應用網絡多媒體,及時獲取新的教育理念,優化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只有在先進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才能更適合時代的要求。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局限,許多初中語文教師不能及時獲取新的教育理念,導致教學思想和行為的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網絡多媒體實現了不同條件的教師同在一片藍天下的夢想,教師可通過計算機網絡或教學資源光盤查閱最有借鑒價值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對自己進行較系統的現代教育理論培訓,從專家的培訓講座及優秀教師的經驗文章、論文著作、課堂實錄、優質教案中感知新課程的深刻內涵,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使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與新課程和素質教育同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網絡資源中的“教學參考”資源,克服了傳統教學參考書的內容有限性,幫助教師在正確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基礎上,對課程、教材、學習方式、互動方式進行科學的優化。教師得以把各種有效資源整合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讓網絡資源、校本資源、人力資源有機融匯為一體,設計出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歸納、選擇、總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從而提高了課堂調控能力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應用網絡多媒體,創設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是讓學生形成內在的興趣。”從認知角度看,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斷能力較差,教學形式是否具有感官反射性對其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一個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措施。在創設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方面,教師應用網絡多媒體,借助電腦畫面的直觀性、形象性特點,以語文教學內容為本,圖畫、視頻配上音樂為輔助,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方面喚起學生的感知,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對課文進行深切的感知、思考和領會。《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名篇,針對課文內容與學生的感知范圍距離較遠的現狀,可啟動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中的媒體素材,以PPT課件伴隨課文的朗讀展示蘇州園林的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由此將靜態的文字記述轉化成新穎生動的視聽形象展現出來,使原本略顯枯燥的語言文字呈現出新奇和動感,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一種有自覺動機和認識傾向的興趣,推動了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
三 有效應用網絡多媒體,拓展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學生語文積累
網絡多媒體具備大量儲存信息的優勢,為教師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語文學習材料,教師應依據教學實際,選準課外延伸點,組織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通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及發現問題、利用網絡多媒體探究等方式,突破課內外、科內外、書內外、校內外的界限,拓展教材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以增強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語文積累。在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之前,我組織學生在網絡多媒體資源中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不僅找到了許多《水滸傳》中的故事和人物,而且將與課文聯系在一起的“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等事件匯集在一起。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這些資料,總結出課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有學生在更大范圍內查找資料,得出史進、魯達等人是歷史上查無此人,關于他們的故事也應該是虛構的結論。結合學生的這些發現,教師及時告訴學生: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歷史故事的絕對真實性并非作者的追求,重要的是要讓讀者從作品和故事的藝術表達中獲得心靈的震撼,受到思想的啟迪。
網絡多媒體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是擺在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科學運用網絡多媒體,努力使自己的教學鮮活、精彩、靈動,讓學生在不斷優化的語文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金才.用多媒體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信息教研周刊,2013(19)
[2]牛友莉.談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J].考試周刊,2013(Z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