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理性反思的關鍵時期,此時,教育教學需要回歸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真正發展。追尋“生態”的語文課堂是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必然的智慧選擇及自然的執著踐行,追尋鮮活的生命、可愛的知識、有趣的課堂、好玩的方法,最終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
【關鍵詞】生態建構實踐追求精彩現身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19-02
語文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課程理論紛繁復雜,課堂技術花樣翻新,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觀與育人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如今,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理性反思的關鍵時期。此時,教育教學需要回歸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真正發展。
生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識,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現代課堂教學手段,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的課堂。它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生態課堂強調讓學生健康成長,努力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其成為理想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生態課堂,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積極主動。那么,到哪里追尋“生態”的語文課堂呢?
一 在學生的語文經驗里建構
只有以學生思維為基點,有機聯結學生需要、學生經驗,教學才是富有想象力的,有人性力量的。語文學習,情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活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知識、語言……均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以游戲、對話建構學習共同體,以分享促進學生的成長,語文豐富而卓越的內心世界敞開。因此要求教師:還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把握;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給學生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創造。高揚生命的價值,反復吟唱生命的禮贊,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積極的存在狀態:投入、傾注、熱力四射、興味盎然。
二 在有趣的課堂里生長
“求趣”是學生在文學接受中的共同心理,在學生的文學接觸中,“趣”是學生閱讀的興奮點。
“生態”的語文課堂毫無疑問應該是生動活潑、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學生可以在生態課堂里暢所欲言,所有問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決。其目標指向就是學生感興趣,課堂學習充滿趣味。
1.讓內容有趣
“生態”的語文課堂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強調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生態”首要的就是讓所學的內容使學生感興趣。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學生感興趣的語文材料,適當增補;與學生學習實際不吻合的選文,則可考慮刪除,或以同類型受歡迎的文章進行替換;根據學習最佳時段的需要,進行前后調換等,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學生,甚至可以讓其自選課文。
2.讓過程有趣
語文課堂是一個默默品味的“場”,一個靜靜思考的“場”。課堂上,只有建構起這樣的“場”,帶學生進入“場”中,他們才會愉悅地感受、美妙地聯想,從而獲得知識,獲得審美體驗,才會出現“小眼發光、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口常開”這樣的教師夢寐以求的理想課堂狀態。
3.讓方法有趣
生態的課堂,因學設教、順學而導,把“教”與“學”真正融為一體,看似有法又似無法。教師會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閱讀環境,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選擇、去嘗試、去探索。讓學生靠自己根據文本創設情境體會感受,將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去,尋找感興趣的內容,去品味、咀嚼精彩片段,體會人物內心情感變化……即使有誤讀,也不要緊,“失敗乃成功之母”。教師把“教”細微而無痕地融入學生“學”的活動中去,“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教學。
三 在充滿智慧的語文教學里歷練
智慧是老師交給學生開啟語文之門、享受詩意人生的鑰匙。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其中都蘊藏著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寶藏和智庫,而每一個學生的頭腦,都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語文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發掘編者和作者的智慧,最終喚醒、激發學生身上的潛能,點燃他們頭腦中智慧的星星之火。
1.善于傾聽
教師最大的成功在于培養出會提問的學生,而自己則成為一個聰明的傾聽者。“傾聽”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都需要空間,“傾聽”的智慧就在于“此時無聲勝有聲”“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恰當運用,呵護了學生心靈的尊嚴。意味著教師在“可能的時候撤出來,但是當事情出現問題時,又隨時在場”。
2.善于“隱身”
智慧課堂需要教師對教學的敏感和鈍感。如果說發現機遇是一種敏感,那么“隱身”就是一種鈍感。鈍感不僅是課堂的策略,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老師在課堂上自覺地從顯著的位置退隱下來,將發言的舞臺、表現的舞臺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觀點、智慧,感受同伴的才氣、睿智。教師在課堂上的“示弱”是為了學生的“逞強”,把教轉化成學。當然,教師要對教材深刻解讀,以便在學生的“發現”發生偏離時,糾正、引導學生的行為。即便是要站出來,“糾偏”也要以平等的態度,力求做到不露痕跡地引領,因為學生錯誤的理解往往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讓他們暴露出來,這樣,引領才能有較強的針對性。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用小學語文來呵護學生的生命發展,潤澤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喜歡語文、擁有語文。教師要追尋“生態”的語文課堂,就是追尋一個語文教育理想至真、境界至善、教育藝術至美的過程,即語文課堂的精彩現身。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出版社,2002〔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