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學會探究、樂于探究,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問題的學習方式,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本文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講練結合、以練促思、系統檢測等一系列的做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做到自覺、主動地探索問題,從而獲得新知。
【關鍵詞】創設情境初中化學講練結合以練促思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23-02
初中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大多數初中生來說,化學作為一門新課程,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去學習,因此就產生了恐懼感或是困惑,認為化學難學。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抓起。下面就筆者在多年工作實踐中有關提高化學課堂效率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 創設探究情境是實現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應營造一種良好的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興趣并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作為化學教師應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最佳的探究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目標,確定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NaOH遇酚酞會變紅的實驗,先不急于講授新課,先演示一個“藝人變魔術”的趣味實驗,將一張事先用酚酞試液畫有小貓的紙拿出來,然后用NaOH溶液噴灑在紙上,紙上就會呈現出紅色的小貓。這樣就能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中,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準備狀態,再用化學原理解釋現象,學生學習興趣高,同時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比純粹的講授效果有明顯提高。又如真有“鬼火”?引入自燃,或者“水變燃油”可以實現嗎?有個成語叫“點石成金”,石頭真能變成金子嗎?從這些充滿疑惑的問題導入質量守恒定律。這種提問可引發學生思考,從而誘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想法,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創設探究情境,方法有很多,如講述小故事、小典故,利用錄像、多媒體,利用小魔術等。這些多種多樣的手段極大地豐富了課堂,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但是,如果過多地依賴這些手段,會使課堂過于雜亂,對知識的學習形成障礙,課堂內容膚淺。因此,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選擇恰當的方法創設探究情境,要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
二 持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化學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于是,在授課中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如在講“緒言”時,我先拋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人造雪景”“空中皂泡”“水底生火”,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由此,教師精心準備每個實驗把學生帶進奇妙的化學世界中,在化學知識應用上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激發興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開發學生的智慧。
2.利用興趣,保持興趣
化學的基礎在于實驗,同時具有一般理科的特點。學生初學化學興趣很高,但隨授課的推移,實驗逐漸減少,理論知識增多,學生此時正處于一種過渡思維狀況。這時,教師務必聯系實際,用化學知識去解釋“人造雪景”“空中皂泡”“水底生火”的化學原理。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一下子就出現了27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憶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也可以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如1價氫氯鈉鉀銀,2、4、6硫都齊全。2價氧鈣鋇鎂鋅,銅汞2價最常見,3鋁4硅5價磷,氫為正1氧負2。2、3鐵,2、4碳,正負總價和為零)。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解水實驗中正極電解物是O2,負極是H2,我就簡化成:氧正父親(“父親”與“負氫”同音),簡化記憶。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趣于教,強化規律,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主動去探索化學知識。
三 講練結合,以練促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初中化學是中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面臨中考的學生來說,學好化學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階段化學課堂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指導為輔佐作用,這是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性的一種探索,也是新課程的要求。要做到這點,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講練結合。授課中我會把一堂課的時間分成“五三二”的節奏:講授時間為50%,小組討論時間為30%,練習講評時間為20%。練習講評的宗旨在于將當堂所學的內容及時消化和吸收,達到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效果。通過這一方案的安排可實現“被動接受,主動消化,吸收利用”三個階段,有機地完成練習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利用大概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將課堂學的內容進行多輪循環式的反復練習,并且在講練過程中給予每個學生盡量多的時間和機會得以切身鍛煉和學習。另外,練習一定要精,內容與中考內容相連。通過講練結合,以練促思,師生的互動得到了加強,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進行系統檢測是有效教學的體現
鑒于初中化學內容不多,新課授課一般較早完成。如何利用余下的時間進行復習檢測是很重要的。為了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和知識素質水平,教師應有針對性、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檢測。
1.先章節,后總概
這一步,是考慮到有相當部分學生在剛學完化學,對化學的認識處于一知半解的模糊思維狀況。對課本中的內容略顯生疏,故而教師應及時從“前言”開始入手,一直到最后的“酸堿鹽”。每章節進行小概括,盡量把各章節內容有機地系統地總結起來,按教綱精神對整個初中化學要求進行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應用的內容一一串聯。如此,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懂得了化學這門課講了些什么,要求是什么,自己還有哪些不明白,做到心中有數。
2.先基礎,后擴充
基于學生對化學已有相當的認識,不過這樣的認識應是暫時性認識。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加以鞏固,教師應對學生打基礎盡量搜集一些有關基礎題庫,對學生進行歸納式訓練。這種基礎是指一些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實驗操作及儀器名稱以及一些簡單應用的計算等。當學生的基礎打下來后,又要及時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教師應在不偏離學生實際能力水平的前提下,由淺入深,穿插一些有相應難度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是無止境的,特別是應在應用上下功夫。另外,如果教師能在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上進行集中評講,學生就會通透常見的問題。學生不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拓寬了知識面。
3.先檢驗,后總結
對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檢驗,普遍做法是通過考查、測驗、作業等手段。但要真正檢驗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理解程度及整體化學素質水平,還得因地制宜。這時教師可以用目標檢驗法。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新課標下,我們更要對初中化學進行有效的教學,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