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下,高考化學在測試學生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重點在于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從近年來的高考試題看,圖像、圖表題型的出現也正體現了這種要求。
【關鍵詞】新課標圖表圖像高考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38-02
響應新課標的實施,體現新課標的變化,各省各地的高考試題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幾年圖表、圖像題成為各實施新課標地區的高考化學試題的熱點。這類題型中一般創設的情境新穎、陌生,信息量較大,考查學生分析、比較、概括、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考查范圍較廣,結合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內容。
一 考題的比重
以下列出近三年福建省理綜試卷中化學科目考查涉及圖像、圖表類題型的分值情況。
表1
年份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2~2013年
分值141620
由表1分析可知,福建省近年的化學高考題中圖像、圖表題型的分值比重比較大,說明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性,也是作為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的一種基本能力。
二 考查的類型
1.關于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的考查
例(2012#8226;江蘇化學卷6)下列有關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圖1 圖2 圖3圖4
A.用圖1所示裝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圖2所示裝置蒸干NH4Cl飽和溶液制備NH4Cl晶體;
C.用圖3所示裝置制取少量純凈的CO2氣體;
D. 用圖4所示裝置分離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層的有機層和水層。
解析:本題以圖像的形式考查實驗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安全等內容,著重考查學生對實驗基本操作的規范化、靈活性和準確性。
2.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理論的考查
例(2013福建#8226;12):NaHSO3溶液在不同溫度下均可被過量KIO3氧化,當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據I2析出所需時間可以求得NaHSO3的反應速率。將濃度均為0.020mol#8226;L-1NaHSO3(含少量淀粉)10.0mL、KIO3(過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記錄10~55℃間溶液變藍時間,55℃時未觀察到溶液變藍,實驗結果如圖5。據圖分析,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40℃之前與40℃之后溶液變藍的時間隨溫度的變化趨勢相反;
B.圖中b、c兩點對應的NaHSO3反應速率相等;
C.圖中a點對應的NaHSO3反應速率為5.0×10-5mol#8226;L-1#8226;s-1;
D.溫度高于40℃時,淀粉不宜用作該實驗的指示劑。
解析:本題以圖像形式考查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除了考查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考查學生對圖像中信息的獲取、加工,數據處理的能力。本題明確了圖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的含義,圖像的變化趨勢,再結合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本題就不難解。
3.關于化學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
例(2011福建#8226;23)磷、硫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應用廣泛。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鉀(KIO3)和亞硫酸鈉可發生如下反應:2IO3-+5SO32-+2H+═I2+5SO42-+H2。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根據反應溶液出現藍色所需的時間來衡量該反應的速率。
某同學設計實驗如表2所示:
表2
0.01mol#8226;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體積 /mL0.01mol#8226;L-1
Na2S2O3溶液的體積 /mLH2O的體積
/mL實驗溫度
/℃溶液出現藍色時所需時間 /s
實驗15V13525
實驗2554025
實驗355V20
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表中V2=________mL。
解析:本題以圖表的形式列出實驗數據,考查了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規律的內容,同時考查學生對控制變量研究方法的認識。學生要是懂得利用控制變量方法,本題就不難得出結論。
4.關于新工藝的考查
例(2011福建#8226;24)四氯化鈦(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業材料——鈦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備TiCl4等產品的一種工藝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解析:這種題型常以生活實際、工業生產、前沿科技、社會熱點為情景,為學生創設學以致用的氛圍,近年來在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這種試題內容豐富、考查范圍廣、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實驗的基本知識及操作、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綠色化學等知識,能考查學生化學雙基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雙基知識解決化工生產中有關問題的遷移推理能力,同時這種試題情景陌生、新穎,信息量較大,能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三 思考
具備直觀性的化學圖像、圖表是科學信息的重要載體,能強而有力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形成,為分析、綜合、科學地使用化學知識鋪設了一條平穩的道路。學生通過對圖像、圖表中的數據和信息進行觀察分析,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最后形成結論。整個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判斷論據的準確性,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艱辛,又通過圖像、圖表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突出了學生創新的潛能。由此,筆者認為有關圖像、圖表題型的考查在未來的高考試題中還會是一個熱點,結合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內容,考查學生信息的尋找、選擇、加工整理、重組、應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