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的網癮已成為一個不可小覷的社會問題。初中生網癮是由于社會、家庭、自身和網絡等多因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網癮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初中生網癮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網癮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50-01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初中生能夠從網絡上得到豐富的知識,可以大大促進他們的學習,但是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不良影響。
一 初中生網癮成因分析
1.社會的影響
現今應試教育依然存在,學生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比較單一,在升學率的目標要求下,減負和素質教育都只停留在文件上、口號中。學生在學校、家庭中缺少人際交流的空間,更多的是學習壓力。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除了在家里還能去哪里呢?在家里待著除了玩電腦還能做什么呢?社會各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相對漠視,使學生生活技能、人際交流能力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弱化,于是造成了學生的網癮問題。
2.家庭的影響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他們過度贊揚或者過分保護,使得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失去信心,而網絡上輕松自由的環境給了孩子一個很大的誘惑。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使孩子很少能體驗到被尊重和溫暖,而在網絡游戲中孩子能夠找到失去的尊嚴和自信,在一個完全虛幻的空間里,他們可以得到認同感,還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很容易上癮。
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愛,容易導致孩子的焦慮,使他們缺少安全感,就會在網絡上尋找歸屬感。有些家庭的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一旦上網成癮,家長無法對孩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自身的原因
初中生好奇、好動、求知欲旺盛。書本知識的枯燥乏味和網絡的新奇有趣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完全虛擬的網絡游戲里面,可以得到在現實中較難得到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使得他們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同時,在網絡上可以匿名,也可以使用多重身份,更增加了網絡對于初中學生的吸引力。
初中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不能很好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缺乏面對困難的方法和勇氣,轉而借助于網絡,希望借此來擺脫煩惱,從而產生了網癮。
初中生處于性發育成熟期,性心理還不成熟,由于學校也不能提供全面而科學的引導,他們就會到網絡中尋找刺激,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流連于黃色網站不能自拔。
4.網絡的原因
當前網絡交往無限制、網絡情景真實感強、網絡交往信任度高。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能夠完全信任他人,但是網絡中都是虛擬的,可以和陌生人無話不談,吐露心聲。加之網絡管理和監管方面還不夠健全更加劇了初中生網癮的形成。
二 學校對初中生網癮的對策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引導初中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創建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建設學生閱覽室、書庫、電子閱覽室、宣傳窗、廣播站等,建設校園綠色網吧要提供相應的管理可以極大地減少初中生外出上網的現象。
在軟件上,利用以上的物質載體進行藝術節、運動會、社團等活動,開展豐富的業余文化活動,還可以利用初中生對網絡的興趣愛好,建立計算機興趣小組,為他們提供一個正常的渠道。開展網絡知識的教育,指出網癮的表現和危害。從而引導初中生正確認識網絡。
2.改革課程,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讓他們思考問題,認識缺點,解決錯誤。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會他們學會學習、生活。不是強制控制學生,不讓他們上網,而是讓他們自己覺得不想上網。
3.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開展科學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各個學校應該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輔導。在短時間內不能配備心理咨詢人員的學校,可以請專業的心理人員給學校師生做一些講座和咨詢。也可利用論壇、博客、網絡聊天工具等平臺,增加與這類學生的溝通、對話、輔導,幫助他們遠離網絡成癮心理。
4.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共同維護初中生的健康成長環境
學校應該及時與家長聯系,將學生的在校表現,通過電話、家訪、家長會等形式及時反饋給家長,從而及時加以改正。同時,可以向家長傳授在家庭教育中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有效性。有些家長對于孩子出現網癮問題缺乏有效的方法,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因此更有必要開展這樣的培訓。
學校與當地的治安管理部門進行聯系,治理學校周邊的黑網吧,凈化學校周邊環境,給初中生一個健康的上網環境。
總之,網癮的危害不言而喻,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不能讓網癮毀掉他們的現在,甚至他們的未來。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遠離網癮,擁有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馬秀麟、李葆萍.從青少年網絡道德視角看教育信息化的責任[J].中國電化教育,2008(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