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推進,對于中職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教學在中職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主要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然而,在實際的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創新其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汽車車盤檢測維修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80-01
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作為中等職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培養學生認識汽車傳動系,行使系及制動系統的構成、原理,底盤故障、檢測及其維修技術等。長期以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解較為吃力,且學習興趣不高,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為此,本文重點探討其教學改革。
一 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教學現狀
1.理論教學時間少
部分院校重實踐,輕理論,進而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較少,抓不住各種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得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尤其在汽車底盤與檢測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學生要想進行汽車底盤的操作,則必須詳細了解底盤構造知識,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對該基礎知識掌握并不牢固,導致了實際檢測能力的下降。
2.缺少互動式教學
盡管大多數學校有效開展汽車底盤的實踐教學,但在實踐過程中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而影響了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此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缺少針對性教學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延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 汽車底盤檢測及維修教學的改革措施
1.創設學習情境
由于學習難度的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難度創設不同學習情境。將初級階段的課程學習情境創設為以工作項目為載體,而高級階段的學習情境則可創設為以汽車常見故障的檢修為載體。通過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能夠適應每一階段學生的需求,真正實現“因生施教”原則。
2.豐富教學內容
鑒于當前汽車技術的發展,汽車底盤檢測及維修教學是其主要內容。加上汽車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豐富教學內容,注意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將最新的汽車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汽車檢修技術,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在進行汽車底盤與維修教學時,教師應注意以典型故障排除為案例,堅持適度夠用原則,進而完成中職教學目標。
3.優化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提高學生汽車檢修能力,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實現多種教學聯合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專業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應用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有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及項目教學法。其中項目教學法以項目作為引導,任務作為驅動的教學法,教師將專業課程按類別將其分為若干的技能單元,將每個技能單元當成一個具體的教學項目,并且還應該為每個項目分成一個以及多個具體任務,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具體任務的形式,來完成該項目。
如學習“蓄電池測試和檢修”內容時,可以檢查與測試蓄電池作為一個任務,并且以蓄電池的故障診斷與檢修作為另一個任務。教師為學生下達任務之后,使學生可以以分組的形式,搜集查找相關資料,設計完成活動計劃,并且由教師引導學生去糾正方案設計中的漏洞,明確設計思路,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最終確定最優方案。引導學生在仿真教學軟件中進行操作,教師還應該參與引導學生改正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指導、監督檢測實踐活動,完成對蓄電池的檢測。在“項目教學”的最后,通過小組各成員進行自評以及小組間的互評,由教師對學生展示的項目成果做出評價總結工作。并引導學生進行擴散性思維以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提升學生在汽車教學中的實踐操作能力做出指導。
4.改進教學評價
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適時跟進當前汽車檢修技術發展現狀,對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當然,對于教學評價也應不斷革新。考試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在汽車底盤檢測及維修教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考試可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加強理論知識的運用。還應根據該科目的特點,完善學生的考核及評價機制。
三 結束語
汽車檢測及維修專業作為當前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進行創新改革,以就業為導向,以加強理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為目的,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華.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215~215
[2]姜偉.關于《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課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328、33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