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崔如琢先生講過一個故事。榮寶齋有位今年已90多歲的老先生,新中國成立前就在榮寶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按照老員工待遇,領取200多元的高工資。他省吃儉用,每個月存50元。迄今,他在銀行已儲蓄 100來萬元了。
崔先生替這位老先生算了另一筆賬。50元在50年代可買一幅齊白石的畫作,60年代可買一幅李苦禪、潘天壽、傅抱石的畫作。若每月堅持買,80年代末90年代初時,應該存有300多幅大師作品。目前,這些大師的作品均價在2000萬至3000萬元左右,總計近百億元。而儲存在銀行的100萬元,購買力比不上一張齊白石、潘天壽、李可染的作品。
我們再看個國外案例。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晚年創作了系列組畫《睡蓮》,是印象派最杰出的風景畫作品。其中一幅1960年11月23日在倫敦蘇富比以5萬美元成交,1999年11月8日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至2255.25萬美元,年投資收益率 16.94%。

事實上,藝術品的相對價值在100年內有了很大提高。這里面有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對藝術品的需求在增長,因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財富都在不停地增長,在人們的物質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后,精神文化需求就成了必需品。根據歷史資料統計,高收入階層中有超過20%的人群有收藏藝術品的習慣。其中收藏品價值大約平均相當于其全部資產的5%。這意味著整個高收入階層大約可以支付超過其財產1%的部分投入到藝術品收藏。
投資藝術品應遵循的原則
企業家投資藝術品,必須遵守藝術品投資的如下原則:
一、關注行情,評估先行。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藝術品投資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藝術品投資者需要經常參加各種藝術品展覽和藝術活動,關注藝術潮流的發展趨勢和藝術品的價格行情,提高自身的鑒賞力和判斷力。在進行藝術品投資前,評估藝術品的價值是必需的環節,必要時應請教相關專家,這將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二、量入為出,成本效益。對于個體投資者來說,藝術品投資額占個人總資產的比例應控制在20%~30%以下為好。同時,成本效益原則是進行任何投資活動必須遵循的理財原則,藝術品也不例外。
三、精于一類,兼顧其它。投資者應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條件選擇藝術品中的一個類別進行集中投資,不要面面俱到。這樣可以降低投資風險,收到意想不到的投資效果。藝術品一般包括書畫、陶瓷、古董、家具、雕塑等類別,尤其以書畫、陶瓷、玉器為近年來投資之大熱門。
企業家如何投資藝術品

首先,對于初入門的藝術品投資者來說,要從大眾化的藝術品開始買起,因為其價格相對便宜,而且一般不會有贗品。最重要的是,通過購買普通藝術品來磨練自己的眼力。在藝術品投資中,眼力至關重要,而眼力實際上就是知識和經驗。投資者必須具備三項本領:一是鑒別真與偽的本領。因為在市場中,投資者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藝術品的真偽問題。只要是行情走俏的藝術品,其贗品就會盛行。如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等名家的作品在市場上走勢堅挺,一些人為牟取暴利,專造這些大家的偽作。二是鑒別優與劣的本領。一件藝術品的真偽被確定后,接下來就要鑒別其優劣,確定其是藝術精品還是一般作品,兩者在市場上的價格往往相差很大。三是鑒別藝術品價值和潛力的本領。藝術原本是無價的,但在藝術品走向市場后,市場會反過來以價格來衡量藝術。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投資者不能把握某件藝術品的價位和潛力,往往會遭受損失。
其次,投資名家珍貴作品時,一定要先了解此名家,不僅要了解該名家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技巧,還要了解其生平、經歷和性格;不僅要了解其作品的市場行情,還要了解其作品有無偽作的先例及偽作特點,適當時候要請教有關專家。藝術品投資千萬不要跟風,否則風險很大。現在很多藝術品的高昂價格是市場炒作起來的,有的已經把價格空間炒作的比較高,因此沒有太多的投資價值。只有那些尚未出大名的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的藝術品才有投資價值。因此,投資者要從處于底部價位的藝術品開始,從自己喜愛的藝術品買起。對于看準的某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可以批量購買,并追蹤購買。
再次,收藏在世藝術家的作品。這樣不僅能容易得到貨真價實的作品,而且也會對你喜愛的藝術家給予很大的支持。購買時要詳細記錄下所購買藝術品的時間、地點和價格等;如有可能,最好能獲得藝術家本人對藝術品真實性的保證書,并且把它和所購藝術品一起收藏好,這將對藝術品的保值和增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選擇一個好的畫廊或文物店而不是直接從藝術家手中或拍賣會上購買藝術品,會大大降低藝術品投資的風險,而且在藝術品的品質上較有保證。投資藝術品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包括藝術史、美學、繪畫、市場、文學、民俗等知識,投資者必須具有悉心求教、虛心學習的精神,切不可自以為是。
第五,藝術品投資周期不要太長。一般而言,中期或中長期(5~15年)持有藝術品就可以獲得比較大的心理滿足和精神享受了。在此以后可選擇適當的市場機會將其出售,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選擇出售時機在藝術品投資中也是甚為重要的。我國著名畫家溥儒曾收藏過一件稀世珍寶——《平復帖》,為西晉大文學家陸機所作。民國時期,收藏家張伯駒曾開價20萬大洋想收購此帖,溥儒不同意。后來,溥儒的母親突然病故,急需用錢,作為孝子的溥儒只好以賣《平復帖》來安葬母親。結果買主仍是張伯駒,雙方只以4萬大洋成交。這樣被動求售的情形應力求避免。避免的方法就是不要把維持生活必需的資金和已安排好其它用途的資金拿來投資藝術品。

第六,聘請專業藝術品投資顧問。現在銀行和機構這方面的服務較多。做專業顧問,相當于基金公司做的專戶理財。在目前,藝術品交易的難題是藝術品質量難以分辨,俗話說就是藝術品的真偽,因為藝術品投資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因此借助專家的力量進行集合投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若有企業家不知道如何投資藝術品,那么,聘請專業顧問咨詢。
中國藝術品值得嘗試
中國藝術品收益與中國財富增長是同步的,如果中國經濟能夠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5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買中國藝術品將有很好的未來。
近幾年來,中國藝術品頻繁拍出高價。但實際上,中國藝術品價值被低估了。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還不是主流藝術,因而,中國藝術品現在是折價。當中國崛起,中國藝術品成為主流藝術,就會從折價變成溢價。從折價到溢價的過程,也是投資者因藝術品增值而獲取超額的投資回報。
中國藝術品一直吸引著海外資金參與投資。從最近市場的走勢來講,外資在這一板塊的收益堪稱豐厚。拋開整個市場規模是否有進一步拓展的機會不論,即便滿足于眼下的市場規模,仍然有很多投資機會。
而中國藝術品投資中,明清古宅和明清家具是極具潛力的一塊。因為這些古宅或者古家具的做工都非常精美,明清古宅和家具上的雕刻本身藝術價格就很高,并且具有稀缺性。經濟發展了,一些地方的文明卻在消逝——拆了古宅造大道、建高樓、開發新景點的事情已屢見不鮮,現在保存下來的所剩無幾。
這種反映特定年代的物品具有極高的文化價格和藝術價格,但現在人們對民間的東西關注較少。而如今能沉下心來做一輩子細致雕刻的工匠也日漸稀少,因此這是一塊亟待保護和極具升值潛力的地帶,中國藝術品的價值正體現在這里。
藝術品已成為股票、樓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資品,但需要提醒企業家們的是,目前我國的藝術品投資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一、多以投機者為主,這使藝術收藏市場越來越商業化;二、收藏多以個人為主,公共收藏很少,主要是深度研究少、國家支持少;三、關于一些藝術品收藏的公共制度還沒有被有效的建立起來,所以導致藝術市場的亂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處理的不透明、不公開。因此,投資者深刻要牢記“藝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編輯信箱:20000z h d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