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十年中后期和九十年代,我在胡繩領導下工作,特別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我一直陪伴著他。我想起他在抱病中一直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關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問題。他認為小平同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有從處理好這個關系問題的因素考慮的;從他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日起,到整個21世紀,都要關心、闡述和認真處理好這個問題。胡繩為此寫了多篇文章,有許多重要的思想理論見解。他說:在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中,常常犯右的或“左”的錯誤,都是同是否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關系問題有關。
在我們黨在歷史上,有人主張放棄黨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提出所謂“二次革命”論,右傾錯誤的發展導致當時革命遭受失敗;在“左”的方面,有的時期離開中國國情,混淆基本矛盾,提出消滅私有經濟,取消商品生產,割資本主義尾巴,使我國經濟建設受到嚴重的損失。列寧在實行新經濟政策時說過,俄國沒有比較豐富的“資本主義遺產”是俄國建設社會主義所遇到的最大障礙,他認為“不利用資本主義所達到的技術和文化成就便不能建設社會主義”。胡繩同志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除了有對立的關系以外,還有一種繼承的關系,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要向資產階級學習,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這方面處理得比較好,所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到長足的發展。現在,我們要繼續處理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包括在國際關系上,既要注意與資本主義國家中反動勢力作斗爭,又要注意和資本主義國家搞合作,學習他國的長處,既要防右,也要防止“左”。
胡繩同志在他最后歲月時,有幾位思想理論界的同志要我請教他對反封建的看法。胡繩說:這個問題很大,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他在文章中講過:我們黨是把反封建的任務和反帝的斗爭結合起來進行的,1949年的革命勝利,以及進行土地改革,已經全面徹底地消滅了封建主義的統治勢力和經濟基礎,總體上講反封建的任務完成了。但是,還有封建殘余影響的存在,包括封建的舊思想、舊事物、舊關系和習慣勢力等等。他認為包括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和發展,都和封建殘余影響有關。
我們國家封建主義歷史很長,反對封建殘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封建殘余的影響,如家長制、搞官本位、等級觀念和官僚衙門作風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警惕和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