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當下,對“高效課堂”的研究比較熱門,很多學校正在積極開展高效課堂的研究,可見,高效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課堂低效甚至無效,一直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家長們也是怨聲載道。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教師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更新教育觀;其次,積極“備戰”;第三,運用現代教學設備,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以信心、正能量等;第四,作業分層,難度適宜。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課堂才有可能達到高效。
關鍵詞:更新觀念;積極“備戰”;改進方法;作業分層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高效課堂通常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靈活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的高效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只有充分重視高效課堂的研究,才能使學生在學業上有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教師是高效課堂研究的核心角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排頭兵。所以,一線教師們都在苦苦思索,刻苦鉆研。那么,怎樣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是中堅力量,是高效課堂計劃實施的踐行者。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先學后教。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用心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舞臺。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樹立學生的終身發展觀,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滿堂灌”向“輕松、愉悅、自主的高效課堂”轉變。
師生關系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絕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當作權威,包攬一切。而是要放下“身價”,與學生成為朋友,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也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只有充分信任、尊重學生,孩子們才會真心與教師為友,課堂上才會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改變了教學觀念,轉變了教學行為,學生才能得到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激發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切實朝著高效課堂的目標邁進。
二、積極“備戰”,運籌帷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做什么事情,準備充分就會事半功倍。課堂若想高效,前期準備非常關鍵。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備課,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導學策略,備學法,備問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環節或者教學活動。備課不能僅僅停留在備教材上,更要備學生。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特點,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高效課堂教學就更無從談起。
另外,研究和設計好課堂問題也很關鍵。好的問題就是課眼,起到引領貫穿全課的作用。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大多是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教之道在于導,為學之道在于悟”,學會思考是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課堂大問題的研究,所提問題必須是有思考價值、有啟發性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改進方法,服務“高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此話之意,就是強調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性,而學生“會學”的前提是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生。高效課堂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1.自主探究,提升自我
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這種主動的學習行為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親身實踐。立足“自主”,突出“探究”,加以合作,使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形成能力,這才是我們高校課堂所追求的真諦。
2.小組互助,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高效課堂形成的一個重要教學方式。它不僅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3.適當評價,鼓勵為主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教師在評價時要處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只要有進步,就要肯定。哪怕在答題中有一小部分是正確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評價目標必須多元化,注重對學生進行三維目標的評價。評價方式多元化,采用學生自評、他評、測試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讓有效評價貫穿教學的始終。只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作業分層,面向全體
課堂的高效,不僅僅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或課后作業也很重要。作業質量的高低是課堂能否達到高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在落實分層練習的基礎上,保證作業量適中,質量高,做到難以搭配。作業的內容要注重基礎性、典型性、科學性和聯系性。學習困難的學生做基本題,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做變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題目;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提高性質的綜合性更強的題目。分層作業,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更有利于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最終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的目標。
總之,高效課堂還原了教育的本真,真正突出了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主體地位。構建高效課堂,意味著最大限度地杜絕、摒棄課堂低效的種種弊病,而不是只改換課堂的形態和面貌。拒絕形式主義的“高效”,我堅信,通過自己努力的探索,高效課堂的研究定會從“形”向“神”蛻變。高效課堂探索之路,任重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雷玲.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李炳亭.問道課堂.山東文化出版社,2012.
[5]黃愛華.黃愛華與教育智慧.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新華路廣雅小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