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的編制是實施的前提和關鍵,優(yōu)質高中地理導學案的編制應遵循具體分工、一次研討、個人主備、二次研討、因材施教、反思的程序,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友情鏈接、學法指導、預習自測、我的疑問、探究案、訓練案、小結和反思模塊。
關鍵詞:地理導學案;編制策略;程序內容;問題探究;實施方法;優(yōu)質高效
導學案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在充分分析教材、教參、學情的基礎上,經教研組研究、個人主備、再集體研討編寫制定的,用于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合作探究、課后優(yōu)化提升的方案。優(yōu)質導學案應體現(xiàn)策略“優(yōu)”、編制程序“優(yōu)”、內容“優(yōu)”、實施“優(yōu)”。筆者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問卷調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地理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方面還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認識缺陷,如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編制優(yōu)質高中地理導學案,值得進一步思考。
一、目前導學案編制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題案化
有些教師領悟不透導學案“導“的作用,將內容編寫成一道道簡單的選擇題、填空題,學生課前、課上、課后都在不斷做題,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對導學案產生抵觸心理。
2.結構、描述不清晰
教師對導學案的功能定位模糊,有些教師為了應付了事,直接在網上復制學習目標,未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對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程度的描述,同時出現(xiàn)內容編寫與學習目標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導致教學內容完成后,無法進行目標的檢測與評定。
3.題目重復化
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編制的導學案題目多與配套練習重復,或將教材的活動問題直接照搬到導學案,一方面,體現(xiàn)出教師未能很好地處理教材、配套練習、導學案之間的關系,集體備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同一道題反復做,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優(yōu)質地理導學案的編制策略
1.主體性策略
羅杰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是教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編寫導學案時要換位思考,導學案的設計盡量要問題化和開放化,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習目標的描述應從學生角度體現(xiàn),多用外顯動詞,便于及時對目標進行檢測與評定。
2.整體性策略
一是導學案各組成部分是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各部分的編制都應以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為主方向,各問題都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設置,內容與目標不脫節(jié),學生透過導學案能對知識結構有清晰的認識,逐步完成學習目標。二是從整體上安排所占篇幅和學生課上探究的時間,概念性、常識性知識所占比例較小,探究性、突破重難點的問題所占比例則較大。三是備課組是一個整體,地理導學案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教師共同研究,具體分析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情、問題的設計等,使編制的導學案適用性更強。
3.探究性策略
問題探究是導學案運用的關鍵,導學案應將知識點轉化為具有探究性、層次性的問題。問題設置要有探索的價值,兼顧到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完成設疑—質疑—解疑—激思的過程,讓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都有言可發(fā)、有話可說,共同完成知識的建構。
三、優(yōu)質地理導學案的編制程序和內容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案,是學生學習的線路圖。結合自身實踐與交流,針對存在的缺陷,筆者認為編制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地理導學案應包含以下程序和內容。
1.具體分工階段
開學之初各年級各學科教研組就制訂好導學案編制計劃,做好明確分工,具體落實每課時的主備教師,早下手,多下工夫。
2.個人主備階段
結合第一次研討的結果,精心設計導學案初稿。導學案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自身實踐,筆者認為優(yōu)質的導學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目標、重難點
學習目標是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角度確定和體現(xiàn)的,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而不是孤立的。學生圍繞著目標學,教師圍繞著目標導。
(2)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是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學習的重心所在。學習難點是學生難于理解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每節(jié)課導學案都必須列出明確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以重難點為方向,在重點上多下工夫,在難點上多與同學交流、聽老師精講。
(3)預習案
預習案即學生預習時自主完成的內容,包括學法指導、預習自測和我的疑問三部分。
學法指導:導學案編制基于這樣的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依靠正確的方法,學法指導提供預習時的一些過程方法,包括課前需要收集的相關資料、教材、地圖冊的處理,讀圖方法、筆記的規(guī)范要求、預習時間限制等。
預習自測:主要是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了解基礎性知識要點。一般是3~5道相對簡單的選擇題或填空題,學生通過通讀課本和地圖冊便可自主完成。教師通過課前改閱預習自測可以把握學生預習情況,對學情有更好的掌握。
(4)探究案
一是基礎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及應用;二是材料分析,解析情境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三是典型題目分析和解題過程;四是類似問題的延伸,知識的滾動和遷移,舉一反三。探究案主要是圍繞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梯度性問題,能夠啟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
(5)訓練案
訓練案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練習題。一般設計為一組少而精的符合絕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習題,可包括一些難度較低的高考題。重點檢驗學生在經過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考點。
3.研討階段
先由主備教師將其設計思路、關鍵點、突破的方法和措施、教學的整個過程等以說課形式向備課組說明。組長組織組員對導學案初稿進行討論、修改、補充完善。綜合各組員意見,達成共識,形成定稿。經主備教師、組長和教導處主任審核簽字,印刷供全年級師生共同使用。
4.因材施教階段
教師在具體使用時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或調整,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反思階段
下周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上周導學案的用后感,主備教師記錄該導學案的優(yōu)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利于今后改進教學和查漏補缺。
實踐證明,以“導學案”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成為落實新課改理念,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合作探究的有效模式,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導學案的編制是具體實施的關鍵,教師不能馬虎行事,必須遵循集體備課的程序,在一定的策略指導下,結合地理地域性和社會性特征以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優(yōu)質的內容,齊心協(xié)力編制出優(yōu)質的導學案,為其有效實施、打造高效地理課堂做鋪墊。
參考文獻:
[1]楊立宇,徐寶芳.高中地理學案設計與實施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8):93-95.
[2]任學慧.高中地理教學中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劉雪娜.學案與地理學案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4]鄂傲君.高中地理學案編制的常見問題與實施方法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6):20.
[5]葉慧.淺談導學案使用的誤區(qū)與矯正[J].地理教育,2013(1):92-93.
作者簡介:覃彩連,女(1989.8— ),漢族,廣西玉林人,廣西師范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學科教學(地理)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