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新課程課改的教師應該腳踏實地,讓經驗成為進一步探究的出發點,成為新課程的構建者、踐行者、創造者,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又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既要貼著地面行走,又要懷抱問題意識,大膽嘗試探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不斷努力。
關鍵詞:學生主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實踐的嘗試和同事們的探討,總結出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體得以實現應注重的幾個問題,現展示給教育工作者們作為參考,以便在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促進學生主體實現的方法
在新理念的教育平臺中,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我認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有:
“先學”:教師簡明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
“后教”: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
“當堂訓練”: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點。以小組探討、合作學習等形式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以往實踐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牢固,是從教轉變為學的一大轉變,從而使學生主體性得以實現。
二、由教師知識傳授向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
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完成知識掌握過程中更使學生能力得以培養,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是對自身的認識方式和能力、思維方式和能力、創造能力和方式、做人的方式及與人合作的能力進行開發、鍛煉和提升,可讓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有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
三、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教育傳統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開拓,不利于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因此,現代教育理念下的課改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為主導,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和獨立思考的環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便利的空間,在資源共享的環境下,學生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創造性,一種新的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和得以發展。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第四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