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既能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交流與合作,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也要能夠真正發揮其效用,否則只是流于形式。分析了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開展小組合作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時間調控;有效策略合作與交流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要讓學生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主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活躍思維、深化認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顯而易見,但在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形式化、缺乏實效性等現象,亟須教師進一步改進和創新。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不適合
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有時故意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但這些問題并沒有討論的價值,教師也沒有設置巧妙的歷史情境,使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如:一些固定的概念、無爭議的識記內容。某些問題的設置太過深奧,根本不是高中學生集體智慧所能合作出成效的,學生雖然七嘴八舌地進行討論,氣氛也熱鬧非凡,但就其結果來看,“熱烈討論”的背后其實一無所獲,不僅沒有解決問題,也浪費了課堂時間。
2.小組構建不合理
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為了方便省時,小組的設置很隨意,通常按照原來的座位,前后兩桌4人一組,或者按豎排分成3~4大組。其實班級的座位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性別、視力情況編排的,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性格等方面考慮不多,教師如果按照班級座位設置小組,就會導致有的組沉默寡言,沒有帶頭人,有的組異常熱鬧,控制不住紀律,或者有的組都是學習優等生,有的組都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3.小組缺少應有的紀律
當教師布置完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后,小組內的成員有的積極參與,積極討論,而有的成員卻無動于衷,無所事事。還有在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時,一些小組總是固定的一個或兩個學生進行展示,其他同學都默不作聲,還有的小組所有成員都不愿意代表小組進行展示,造成“冷場”的尷尬場面。這樣的情形和小組內部缺乏應有的激勵約束制度有關,缺少應有的紀律,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行不順暢。
4.教師對小組合作的時間調控不到位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善于調控小組合作的時間,造成了或松或緊的現象。時間分配得少,學生合作討論得不充分、不徹底,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明顯,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時間分配得多,會影響教學進度,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的指導策略
1.積極營造合作氛圍
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要求學生對待學習要獨立思考,自主完成,通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學習。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對待學習是不受干擾的多,埋頭苦干的多,而對于合作有益、合作雙贏的意識比較薄弱。許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甚至擔心合作會耽誤時間,怕其他同學學到了自己的方法,超過自己。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況,教師就要營造出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渲染集體合作的情境,讓學生真正理解集體的智慧和合作的優勢,從內心深處接納合作學習這一方式,產生想合作的愿望。
2.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小組的構建要科學合理,小組內是一種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團結協作的學習狀態。首先,教師要根據歷史學習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性格特點等因素,把班內的學生合理分組,各個小組的人平均成績要大致相同。這樣的分組方式容易平衡各組的實力水平,調動組內所有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其次,班內的分組不能太多,小組人數也要適宜,組內的分工要明確,最好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這樣可以使小組成員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集體觀念,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還一定要強調小組合作的全員參加,鼓勵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助,這樣,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才能夠完成得更好。
3.設置適宜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
(1)具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內容
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自學,而一些比較復雜、綜合性的探究問題,往往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不好,就有合作討論的必要。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
(2)出現分歧的內容
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不同意見時,教師可以暫時不做評判,讓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間充分討論探究,這樣的小組討論不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3)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內容
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小組合作學習既為學生提供了表達個性思想的機會,又能從多角度匯集同學的思想,使學生在傾聽中發現別人的長處,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開闊視野,改善學習效果。
(4)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舉手踴躍,都想站起來發言,而教師不可能讓所有學生都發言。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小組內相互傾訴,既滿足了學生想說的愿望,又不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教師要因勢利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適時、適量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之中,確保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1)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全面解決問題
小組在討論時很容易把時間和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問題上,有時在細節問題上耗時較多。教師這時要積極參與,適時引導學生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向,明確小組討論的主要任務,啟發組內學生全面思考問題,顧全大局。
(2)糾正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出現某些史實上的錯誤。對于大多數學生都認識不清的重要問題,教師不能簡單略過,而要有針對性地詳細解答,引導學生走出誤區。
(3)引導學生尊重別人,認真聽取他人見解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本組內的成員之間還是各個小組之間,都需要和他人溝通、交流、合作,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最后才能互相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和尊重他人,認真聽取別人的見解。尤其是當其他組員發表不同的見解時,更要認真地傾聽思考。在互相尊重、和諧寬容的環境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才能最大化地表現出來。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原則和態度。
5.引入評價獎勵機制
歷史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要加強小組學習成果的評比,有效的競爭評價機制是促進小組合作學習良性發展的有效手段。要讓小組內的每名成員都意識到,自己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本組的最后榮譽,讓小組每個成員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覺,都感到肩負的責任,進而激發小組的最大潛能。教師的評價要本著激勵的原則進行。評價方式可以是當堂評價也可以是長效評價。小組評價方法可以采用賦分制考核的方式,讓每組表現優秀的學生給自己組加上相應的分數或特有的標志。在評價獎勵機制的影響下,小組合作學習會進行得更加順利,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探究,以最大化地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春霞.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J].高學生教育,2011(4).
[2]譚中海.歷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9).
[3]劉英玲.也談歷史課“小組合作學習”[J].吉林教育,2012(12).
(作者單位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