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的概念通常是用高度簡練的語言所概括出來的,常用形式有:定義、原理以及反應規律等。為了保證概念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一個化學概念中的每一個字、詞、話或者注釋都是通過無數學者反復推敲而得出的。針對如何講解化學概念,發表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師;學生初中化學的教材中,幾乎每節都可見化學概念,化學概念作為基礎知識,是學生們學習化學所首要掌握的。相對而言,部分初中學生面對新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在授課時講清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關注概念中關鍵的字、詞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含義,教師在論述概念時不僅要注意所用詞的準確性,還要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用詞不當以及對概念理解上的錯誤,從而培養起學生對化學概念縝密的邏輯思維。
比如,在講“化合物”與“單質”這兩個化學概念時,教師要注意強調概念里的“純凈物”這三個字。因為無論是化合物或單質,它們首先應該是純凈物,然后再引導學生如何依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多少判定到底是化合物還是單質。否則學生很容易將金剛石、石墨等此類混合物判斷成單質,也有可能將食鹽水等混合物判定成是化合物。這都是對化學概念中關鍵字、詞理解不到位的表現。
二、分析概念,強化理解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對那些含義深刻、內容復雜的概念,教師應該著重分析、講解,幫助學生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比如,“溶解度”是初中化學比較有難度的概念,概念句子長、涉及的內容多,學生們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講這個概念時,如果將這個概念分解成四句話,就會受到不一樣的效果。(1)必須要在一定溫度的下;(2)溶劑的量必須為100g;(3)必須達到飽和的狀態;(4)指明滿足上述條件后,溶質所需溶解的克數。告訴學生這是溶解度定義的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因此,在講解化學概念時,剖析、分解著來講解,能引導學生抓住概念的特征,嚴格區分概念之間的差異,從而便于理解和掌握。
三、正反兩面,理清概念
有些化學概念,有時如果正面講完,再從反面講,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減少混淆。
比如,在講“氧化物”這一概念時,講了“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后,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氧化物必須是含氧的化合物,那含氧的化合物一定就是氧化物嗎?為什么呢?”這樣一個問題,就啟發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引導他們注意抓住化學概念中的關鍵字、詞,通過對“由兩種元素組成”的認真推敲,加深了對氧化物這一概念的掌握,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講解化學概念時,概括能夠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字、詞、句子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注意將概念講清楚、透徹,理清概念的內涵以及其外延。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學習能力增強都是很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陸庭鑾.化學教學環節的巧妙處理.化學教育,2012(4):39-41.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市導墅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