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問題導學展示五環節”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從實際數學課程教學案例中深入地展示出課改給學生帶來的創造力以及給授課者帶來的困惑。隨著師生在課堂上對問題的探究,這些問題都一一迎刃而解。同時總結課改給傳統課堂帶來的震撼以及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不足。課改雖不易,還需要不斷地在得失中改進,在反思中進步。
關鍵詞:課改;學生潛能;問題探究踏著春天的腳步,和著煦暖的春風,又迎來了新的一學期。本學期,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如期進行了課改。開學第一周,學校先后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培訓,其間,我從本班的小組合作,導學案的使用等進行了培訓。
萬事開頭難,怎么在課堂上操作我校以“問題導學展示五環節”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秾W案設計》上有很好的指導:把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以問題引領課堂。于是我布置了幾個題目,讓學生課前準備,上課進行展示。當時我有很多想法。于是我布置了幾個題目,讓學生課前準備,上課進行展示。當時我有很多想法:學生能不能展示好,會不會點評,我能不能處理好課堂上生成的問題……
從來沒有畏懼過課堂的我,帶著許多困惑走進了教室。讓學生準備10分鐘后,踴躍上臺展示、點評。其間,出現了令我意想不到的結果:其中有這樣一道題:雞兔同籠,共有頭12只,腳36只,問:籠中有雞、兔各多少只?(只列方程)。本題旨在讓學生列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在這個題中,學生出現了許多種解法:有用算術解的;有設雞x只,則兔(12-x)只,可列方程2x+4(12-x)=36;有設兔x只,則雞(12-x)只,可列方程4x+2(12-x)=36;有設共有雞腳x只,可列方程■+■=12;有設共有兔腳x只,可列方程■+■=12。第五組的馬××同學生竟然列出了下一章才學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設雞有x只,兔有y只,可列方程組x+y=12,2x+4y=36,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當時我及時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希望他們繼續發揚這種求異思維,遇到問題多角度思考,寧可一題找多種解法,也不要盲目解多個題。就這一個小小的細節,我想了很多,學生的潛能,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的確不可估量,而我們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許發現不了這些,很可能埋沒了很多潛在能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校的課改正在穩步推進,教學中出現了許多令我欣慰的事例,在講授“解一元一次方程”內容時,我讓小組內歸納總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本想只要學生能羅列出五個步驟即可,但其中一個小組竟然用精煉的八個字“兩去、一移、一并、一化”概括出了解方程步驟,精煉易掌握,這時我肯定了該組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并及時給予激勵評價,號召全班同學學習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他們只要善于思考,就隨時可能出現奇跡。
我的困惑隨著一堂堂感動的課在慢慢地消除,原以為課改只屬于杜郎口、洋思中學,而今活生生的課堂給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幸福。課改給我全身注入了一種新鮮的血液,借此機會我要在這里高歌課改:
一、課改的益處
1.學生的愉悅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師的情境創設下,整節課學生能激情投入,興致盎然,歡心愉悅,如坐春風。只嫌課時短,不覺課時長。
2.學生的參與性
我們的課堂保證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由學生活動,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數學的演題,理化生課的實驗操作,政史地材料的辨析等,只有學生親身參與才能得以真正學會。
3.課堂的生成性和創新性
學生會背多少條文,還不能算是知識,能學以致用,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達到了知識生成的目的。我們的課堂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常有新靈感、新思維、新方法產生。學生超越教師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二、課改的不足
1.學生對問題探究很膚淺
同學們對問題的探究大多局限于表面,研究不夠深、不夠透,信息處理能力有待增強;學生要尋找的資料,不少是從書上得來的,這樣有些同學就不會或懶于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學習、歸納,不會通過自己的學習與吸收,將別人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會直接從書上抄寫。主動探究熱情有待提高。
2.生生互動不到位
課堂研討過程中,一個問題提出之后,一個學生表述了觀點,其他同學不能及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互動不起來。
3.課后延伸內容不具體
許多課的課后延伸已經成為一種擺設,老師布置完了就下課了,多數時候不去落實學生是怎么做的,這樣就使課后延伸成了“三十晚上的兔子”,失去了他應有的意義。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首先,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和勇氣,其次,要相信學生是最棒的,放手學生,讓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思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再次,我們要加緊加強理論學習,盡快用先進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最后,要做研究型教師,要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課改真正落到實處。
課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得失中改進,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相信我們的課改之花會永開不敗!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太岳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